震后救援刻不容缓,救助骨折伤患谨记四点科普中国-科学为你解疑释惑 2017-08-11 |
人民网北京8月11日电 (高黎明、方正)距离2017年8与8日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发生已经快两天了,全国各地的人们都心系九寨沟,密切关注着灾区的情况,震后的救援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而在震后的众多伤情中,出现最多的就是骨折。那么,如何在震区简陋的环境下对骨折伤患进行救助呢?人民网科普中国采访了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关节二科主任温建民,请他来谈谈救助骨折伤患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如何对骨折伤患进行应急救援?
虽然震区环境恶劣,但是仍有许多人奋战在灾区第一线,与时间“赛跑”,挽救受灾民众。那么,在救援中如果发现有人骨折,该如何进行应急救援呢?温建民表示,在简陋环境下救助骨折伤患,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如果患者的颈椎受到损伤,除了要避免患者的颈椎发生移位,还需要给患者佩戴颈托等护具,如果没有颈托,可以将杂志卷成颈托的形状将脖子围起来,这样可以对受伤的颈椎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2、如果患者是上肢受伤,包括出现前臂骨折、上臂骨折等,急救时可以就地取材,用树枝、木板等做成夹板对患处进行固定,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3、如果患者的下肢髋关节出现骨折,搬运时不能随便抬起患者的患肢,而是需要有人握住患者的踝关节进行牵引,通过牵引进行搬运;
4、需要注意的是,搬运伤患时至少需要三人共同进行,其中一人扶着患者的头和后背,一人扶着腰部、臀部,另一人扶着腿部,这样可以避免患者出现二次损伤,减少病情加重的风险。另外,在运送伤患时,不能使用软担架,而要用硬担架,如果条件有限,可以用木板、床板、门板等代替担架,将伤员运出灾区现场。最后,在救治伤患时,如果没有绷带,可以将衣服或床单撕成布条来代替绷带,结合夹板将受伤的部位固定住,缓解患者的疼痛,再将患者转移到后方进行全面治疗。
伤筋动骨一百天?这是有科学依据的
人们常说“伤筋动骨一百天”,也就是说,从骨折到痊愈大概需要三个月的时间,这种说法是否有科学依据呢?温建民解释:“一般骨折愈合是需要三个月,但是每个部位是不一样的。股骨、干骨等部位骨折后,一般三个月后就可以正常活动了,但要想使骨折部位完全愈合,就需要差不多一年的时间,三个月的时间只能做到临床愈合。也就是说,民间常说的‘伤筋动骨100天’是有科学依据的,而且治疗初期的三个月对康复来说是很重要的。”
受访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关节二科主任温建民
责任编辑:王超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