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20171221352608202594.jpg

视觉盛宴:年度野生动物获奖摄影图片

网易科技 2017-12-21

  这张名为“马哈鱼的逃亡”摄影作品是年度动态自然生态摄影的获奖照片。(图/佐伊·戴维斯/英国生态学会)英国生态学会宣布年度摄影大赛的获奖作品,这些作品中有正在捕猎的可怕的食肉动物,有能够呈现绚丽色彩的狡猾的变色龙,还有一只巡视巢域的罕见的豹猫。今年的比赛被称为“捕捉生态”,这些作品主要是由国际生态学家和大学生拍摄的。除了捕捉美丽的画面之外,摄影师还必须在自然环境中展示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后者是颇有难度的任务。这项比赛包括几个不同的类别,每一类别都有一名总冠军以及一名学生冠军。以下照片是比赛中获奖作品的一部分。

  密林巡视。克里斯多夫·贝尔尼拍摄的这幅照片是整个赛事的最佳作品。这张图片展示了一只雄性豹猫在秘鲁的曼努学习中心(Manu Learning Centre)周边地区穿过一处人造小径。“尽管我们通常认为热带雨林中的人造小径会对当地野生动物产生负面影响,但一些猫科动物物种(包括豹猫以及其大型表亲美洲狮和美洲虎)经常会参考这些路径在其巢域的附近进行快速移动巡视。”贝尔尼在一篇新闻稿中这样写道。(图/克里斯多夫·贝尔尼/克里斯基金会/英国埃克塞特大学/英国生态学会)

  托哥巨嘴鸟的回眸。已经退休的马克用这张色彩绚丽的托哥巨嘴鸟的照片获得了大赛的第二名。(图/马克·塔裘尔/英国生态学会)

  我发现你啦。牛津大学动物学系学生多沃德凭借这张照片获得了学生组总冠军。在坦桑尼亚南部,照片中鼓起颈部的变色龙正在攀爬一株开花植物的茎干,它在找一个能安全过夜的地方。(图/多沃德/英国生态学会)

  潜藏于藤蔓上的毒蛇。学生组动态自然生态的获奖作品是牛津大学动物学系学生多沃德拍摄的。该图片展示了坦桑尼亚南部的一条热带草原藤蛇紧紧咬住了一只在劫难逃的点额编织雀。藤蛇的高度伪装使其成为一个可怕的杀手。(图/多沃德/英国生态学会)

  陷入困境的雌性棱皮龟。一只怀孕的雌性棱皮龟搁浅在沙滩上,多亏当地非政府组织和科学的帮助,这只海龟得以重返海洋。当成年雌性回到她们的出生地进行产卵时会依赖天文进行导航,而搁浅前的一天晚上,这只棱皮龟把加蓬利伯维尔市的城市灯光误以为是夜空中的繁星。普利茅斯大学学生亚当·里斯的这张照片赢得了生态与社会类别的学生组的最佳作品奖。(图/亚当·里斯/英国生态学会)

  打了镇静剂的巨犀。曼彻斯特大学的尼克·哈维获得了生态学行动类别的学生组奖项。在这幅图片中,一头白犀牛不得不从夸祖鲁-纳塔尔省(南非地名)一个小型的自然保护区转移出去以防止近亲繁殖。工作人员乘用直升飞机对这头庞然大物进行麻醉,此外他们还给犀牛安装了一个跟踪装置。这头白犀牛被蒙上眼睛并且被众人运到一个大木箱中。(图/尼克·哈维/切斯特动物园/英国生态学会)

  大清早就称称体重的狐獴。这张徘徊在秤上的狐獴是生态行动类别中的最佳作品。“在喀拉哈里沙漠(非洲南部的沙漠高原)狐獴项目中,野生狐獴已经习惯了人类观察者的存在,这些小动物还被训练爬上电子秤,”英国生态学会写道。“近距离观察狐獴、定期收集称重数据使得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能够研究自然生态环境中狐獴的行为及成长状况。”剑桥大学的克拉姆拍摄了这张照片。(图/多米尼克·克拉姆/英国生态学会)

  放虎归山。查特基拍摄的照片中显示一只好奇的幼崽将要离开妈妈的保护来探索外面的世界。这幅作品是个人和群体类别的获胜者。(图/查特基/印度野生动物协会/英国生态学会)

  “蝴蝶效应”。“在我学习生物学第三年的一次科学考察期间,一只红襟粉蝶被抓住后被放进了塑料瓶里,”该作品的摄影者、比利时根特大学的桑内·霍法尔特说道。“这样一来既便于辨别蝴蝶的种类又可以展示给感兴趣的学生看。蝴蝶在塑料瓶上的抓痕增强了该图片的艺术效果。”这张照片赢得了艺术生态类别的学生组奖项。(图/桑内·霍法尔特/英国生态学会)

  白色“皮肤衣”。零距离接触类别奖项由巴伦西亚大学罗伯托的这幅照片摘得。照片中哥斯达黎加的一只雄性安乐蜥正处在蜕皮期间。(图/罗伯托·加西亚·罗亚/卡瓦内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生物学研究所/英国生态学会)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网易科技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