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jpg

谈“药”色变,何食为安!农药残留会损害健康?

科普中国-科普融合创作与传播 2018-01-30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科了个普 林风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近年来,随着“绿色生活”概念的出现,人们营养健康观念的增强,新鲜的果蔬已然成为了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伴随着水果蔬菜的热销,“农药残留”慢慢引起很多老百姓的担忧,甚至出现了“药我命”的说法。更有人调侃,我们的餐桌不求营养均衡,但求化学元素平衡。

  那么,农药残留真的如此严重吗?果蔬农残是否真的会严重损害健康?

  什么是农药?

  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是指在农业生产中,为保障、促进植物和农作物的成长,所施用的杀虫、杀菌、杀灭有害动物(或杂草)的一类药物的统称。特指在农业上用于防治病虫以及调节植物生长、除草等药剂。

  什么是农药残留?

  农药残留是指农药使用后一个时期内没有分解而残留于生物体、收获物、农药残留土壤、水体、大气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

  食品中的农药残留主要来源于以下三种途径:

  (1)农药在使用过程中直接喷施在作物的根茎叶和果实表面,部分农药可进入植物组织的内部,给农作物带来污染;

  (2)农产品从污染的环境中吸收农药:一般来说,仅有10-20%的农药会被作物表面吸附从而发挥作用,其余大部分均在喷洒过程中以雾滴和微粒的形式分散于大气,或直接散落在地面、土壤和水体,使得农作物产生了二次污染;

  (3)通过生物富集与食物链吸收。生物富集又称生物浓集,是指生物体从环境中能不断吸收低剂量的农药,并逐渐在体内累积的能力,而食物链吸收则是指,动物体吞食有残留农药的作物或者生物后,农药在生物体间发生转移的现象。

  农药是否为必需品?

  既然农药残留对人类健康有害,能不能不用农药了呢?

  目前,全球有7.9亿人口长期处于饥饿状态,其中包括1.6亿5岁以下的儿童,十几亿人口处于各种形式的营养不良状态,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仍是人类的重要课题。

  为此,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制定了五大战略,解决饥饿、贫困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其中第一个战略就是“消除饥饿”,农药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虽然综合防治是治理病虫草鼠害的有效的可持续途径,但在实际生产中,农药仍然是最主要的防治措施之一,是保护作物、减少产量损失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耕地紧张的国家,使用农药控制病虫草害从而遏制粮食减产是必要的技术措施。

  我国每年使用农药约22万吨,防治面积约50亿亩,可挽回15%—30%的经济损失,总价值500多亿元。

  500多亿元是什么概念?500多亿元的粮食果蔬,可以养活好几个省的人。专家指出:“从某种程度上说,没有农药,就没有粮食安全。”农药的作用不仅仅是减少产量损失,比如:除草剂可提高除草效率,解放劳动力;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促进农产品园艺特征及其商品价值的改进,也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事实上,农业现代化程度越高,农药的使用量越大。因此,发达国家农药使用普遍高于发展中国家。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00年的统计,发达国家单位面积农药使用量是发展中国家的1.5—2.5倍,但在监管农残力度上,他们有不少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我国专门制订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规定每种蔬菜特定的具体的农药使用方法和时间。专家指出:“只要按照标准来用,即使蔬菜上有农残,也不会危害健康。”

  除此之外,国家还需制定农药残留标准,将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控制在安全的范围。没有残留是理想主义,没有一个国家能做到,但国家可以加强监管来减少农药残留。

  农药残留是否等于农药超标?

  目前,部分公众对农药一味的妖魔化,谈“药”色变,他们认为,只要使用农药,就必然危害健康。其实,食物中杂夹微量的农药残留是很平常的事,只要摄入量不超标,就应视为安全的小风险事件。就像很多医药制剂都含有微量毒性,但公众并不排斥医药一样。

  判断农药残留是否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必须和剂量相联系。农药残留不等于农药超标。食用含有农药残留的农产品是否安全取决于农药的残留量、毒性和食用的量。

  为此,各国在制定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时,很是严格,农药的安全标准是以MRL(最大残留限量)参考其他一些因素并乘以安全系数(通常为100倍)。

  举例来说,如果食品中某农药残留量为30 mg/kg时,可能会出现安全风险,那么将安全标准定为0.3 mg/kg。因此,残留量低于标准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而超标农产品则存在安全风险,不应食用。

  如何尽可能减少农药残留?

  既然农药在人们生活中不可避免,那为了保证健康,如何尽可能减少农药残留呢?

  最关键的一点是,学会辨识哪些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风险更大。

  首先,看菜的分类。一般来说,有机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对所用的农药和使用方法都有严格的规定,农药残留相对来说较少,安全性高。

  其次,看蔬菜的形状。叶面形状越复杂、叶面包裹结构越重叠的地方,越容易残留堆积农药,比如,大白菜的农药容易残留在叶根处;

  再者,看蔬菜表面的通透性。一般来说,表面越稚嫩薄脆的蔬菜,越容易被有穿透性的、一定剂量的农药污染,而表面有一层釉质光泽、不易透水进入的蔬菜不容易被同样剂量的穿透性农药污染。

  最后,看菜表面的结构。绒毛颗粒越密集,蔬菜表面积越大,表面吸附性越强。农药流体在表面受到的摩擦也就越大,流动也越慢,从而使得更多的农药残留在颗粒或者绒毛等复杂叶面结构的底部。

  “味道”也是尤为重要的一个识别因素,有异味的果蔬农残最少。像茴香、香菜、辣椒、芥蓝等蔬菜,因为有独特的味道,病虫害少,因此农药用的也较少。此外,像猕猴桃、核桃、栗子等带厚皮的水果和坚果,病虫害更少,生长周期又长,基本没有农药残留。

  农产品都有农药残留,但是由于各国对农药及其残留进行了严格的管理,凡是符合农药残留标准的农产品都是安全的。

  此外,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去除或者减少:

  (1)放置储存法:对于刚刚买回家易于储存的蔬菜,像土豆、山药、葱头等,最好先放到冰箱里储存个两三天,这样有助于农残的分解;

  (2)暴晒法:蔬菜经阳光照射后会发生多光谱效应,蔬菜中部分残留农药会被分解、破坏;

  (3)清水浸泡水洗法:蔬菜污染的农药品种主要为有机磷类杀虫剂,有机磷杀虫剂难溶于水,此种方法仅能除去部分污染的农药。但水洗是清除蔬菜水果上其它污物和去除残留农药的基础方法,主要用于叶类蔬菜,如菠菜、金针菜、韭菜花、生菜、小白菜等。一般先用水冲洗掉表面污物,然后清水浸泡,浸泡不少于10分钟。果蔬清洗剂可增加农药的溶出,所以浸泡时可加入少量果蔬清洗剂。浸泡后要用流水冲洗两三遍;

  (4)碱水浸泡水洗法:有机磷杀虫剂在碱性环境下分解迅速,所以此方法是去除农药污染的有效措施,可用于各类蔬菜瓜果。方法是,先将表面污物冲洗干净,浸泡到碱水中(一般500毫升水中加入碱5-10克)5-15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3-5遍;

  (5)高温处理法:对残留农药最好的清除方法是烫,如青椒、菜花、豆角、芹菜等,在下锅前最好先用开水烫一下。据试验,此法可清除90 %残留农药;

  (6)去皮法:蔬菜表皮上的农药残留一般高于内部,尽管蔬菜表皮含有更多的营养,但为去除可能存在的农药残留,将能够去皮的蔬菜尽量去皮,不能去皮的,把蔬菜最外面的一层去掉,也是不错的方法。

  总结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采用何种方法,要完全清除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特别是进入组织内部的少量农药残留是难以做到的;而且在去除农药残留的过程中使用了其他物质,如洗涤剂、菌剂、酶剂等,也需要考虑这些物质使用后的残留对人体安全性问题,因为其在可以去除农药残留的同时,本身作为化学或者生物污染物也会对食品进行“二次污染”,因此适当有意识地对农产品进行处理是可以的,但是过分的担忧和处理是没有必要的,有农药残留并不等于有毒,只有高于标准的残留才会有风险,只要残留值在限量内,都是安全的。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国融合创作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xujinghui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普融合创作与传播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