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张自飞: “工作不饱和反而不快乐”科技日报 2017-07-04 |
42岁的张自飞,是甘肃天水华天电子集团天水七四九电子有限公司高级技术主管。近年来,他和团队完成了50多项高可靠军用开关电源的研制项目,成功应用在航天、航空等领域。
11岁那年,农村娃张自飞拥有了第一台收音机。广播节目从喇叭里飘出,收音机里面究竟藏着什么?就靠着这些焊接的“小管子”就能魔幻般发出声音……张自飞很是着迷。
刚工作时,张自飞是一线工人。“我对技术工作充满向往,总想让自己的想法变成产品。”他开始偷偷下功夫,拜师学艺、自学研究,渐渐设计出了一些小型电源。
过硬的技术,使他只用一半时间就完成了一项用于航空的电源转换器的研制,得到了单位认可。10年过去,张自飞从一线工人来到了技术岗位。
通过一个烟盒大小的产品,实现从18伏到负1800伏的电源变换——这是张自飞在新岗位领受到的重要任务。
“经过艰难研制,初样达到了技术参数要求,我在心里打了80分。可从北京送样回来后,觉得连30分都达不到。”张自飞去了北京才知道,这个电源变换器是要作为“神舟”飞船配件上天的,“关乎祖国大事,必须百分之百可靠!”
回厂后,张自飞及团队经过数百次试验,改版20多次,解决了“热真空环境下的绝缘抗电问题”等诸多技术难题。2011年11月,携带这一电源转换器的“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发射。
张自飞回忆,尽管对产品质量很放心,但守在电视机前的他把心提到了嗓子眼,“我们的产品是在返回时才工作的,千万不能在最后掉链子”。落地时刻,他兴奋得难以言表。
最让他难忘的,是为“嫦娥三号”配备电源“悬丝诊脉”的经历。在产品交付前2个月,张自飞偶然发现,低温状态下连续加电启动时,产品无法正常工作。他当时感觉“天要塌了”。
张自飞从产品元件中拉出一根根线,通过对间接数据的采集判断,终于发现了症结:两个元器件在低温时无法匹配。8天8夜,他几乎没有休息地对症攻关。等问题解决时,他头顶上的头发掉了一圈。
张自飞是个工作狂。“工作就是爱好,爱好就是工作。虽然很累,但我享受累的过程,工作不饱和反而不快乐。”他说。 (据新华社)
(本版图片除标注外来源于网络)
作者: 张玉洁 [责任编辑: 宋金玉]
责任编辑:李阳阳
上一篇:多吉:从电影放映员到地质大腕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