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普惠你我他——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活动侧记

经济日报 2018-09-19 作者:郭静原

  一根直杆却可以穿过弯曲的狭缝;打开水龙头,自来水哗哗流出,而自来水的供排过程也是一场充满波折的旅程;戴上VR眼镜,还能从太空、海面、港口、陆地等不同角度身临其境感受台风登陆的全过程……9月15日,以“创新引领时代、智慧点亮生活”为主题的2018年全国科普日活动拉开帷幕,活动将持续到9月21日。记者来到位于中国科技馆内的北京主场活动区域,近距离感受科学的魅力。

  据了解,这是中国科协第15次开展全国科普日这一大型主题性、全民性品牌科普活动,预计线上线下将有1.8万多项科普活动供全民参与。北京主场活动设有“国际科普荟萃”“感触前沿科技”“创新决胜未来”“放飞科学梦想”“科技助力生活”五大展区,为公众打造一场妙趣横生的科普之旅。

  还记得2018平昌冬奥会“北京8分钟”那如梦如幻的冰上表演吗?原来它背后也有“黑科技”助力。负责为该表演进行创意编排和仿真技术保障的北京理工大学数字表演与仿真技术实验室就把彩排预演系统搬到了展区现场。参观者可以通过导演控制台实现预演仿真操作,让“中国结”“龙凤”“橄榄枝”等不同元素交替呈现在大屏幕上。

  实验室成员朱雨萌介绍,团队利用数字表演与仿真技术,可以为导演创作团队和演员提供一个交互式的表演预演可视化创意仿真平台,帮助导演实时观察演员和道具的姿态与队形,演员也能迅速调整自身动作。

  科普日活动展现的前沿科技,不仅有VR技术、超声波感知、5G云端机器人、网联无人机、智能制造等成果,还有“高大上”的国之重器。轻触屏幕,通过互动投影技术,模拟夸父追日、记里鼓车到高铁快速行驶,展现科技改变生活的古今更替;1米口径的FAST球面射电望远镜模型,比起实物500米口径虽是“小巫见大巫”,但通过机电互动方式,可为公众展示FAST馈源舱接收反射电磁波的原理;运用互动体验装置搭建的太空舱框架,能够模拟感受航天员在太空失重情况下的工作状态……观众看得入神,小朋友们更是直呼过瘾。

  “妈妈,为什么这颗金蛋能一直转个不停”“为什么水里升起了一圈圆环”……走进“国际科普荟萃”展区,各式各样充满创意的科学原理展示勾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讲解员刘芷廷告诉记者:“这些科普作品从21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件展品中精心挑选出来。”

  不仅如此,北京主场还将在中国科技馆首次举办“科学之夜”活动,以科幻为主题,通过角色扮演、闯关探秘、VR体验等青少年喜爱的活动形式,将科学与艺术完美融合。设在奥林匹克公园区的北京科学嘉年华,包括国际科普、科技教育、智慧生活等12个主题展区,展示来自11个国家的480余项科学互动体验项目。

  江苏、山东等地举办公益科普创作大赛,上海、湖南等地开展公民科学素质知识竞赛,中国林学会推出践行“两山”思想、建设生态文明科普活动……未来一周,各地科研院所、学校、科技馆、企事业单位将开展形式多样的基层科普联合行动、科普教育基地联合行动、校园科普联合行动和网上科普日系列活动。

  “全国科普日活动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科学节。”中国科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徐延豪说。自2004年以来,各地各部门在全国科普日期间累计举办重点科普活动7万余次,参与公众超过13亿人次,科技创新风正劲,科学普惠你我他。

责任编辑:xujinghui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经济日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