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举办“国际单位制的演变及影响”分论坛

中国质量报 2018-09-19 作者:史玉成

    9月18日,“2018年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国际单位制的演变及影响”分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召开。来自国内外的4位著名计量专家,围绕国际单位制变革带来的影响、变化以及计量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等,发表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此次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由中国科协主办,主题是“公众科学素质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着眼于提高公众对计量历史文化和现代计量发展的认识,中国计量测试学会承办了“国际单位制的演变及影响”分论坛。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院长方向,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天初,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书记、特聘教授关增建,以及来自联邦德国物理技术研究院(PTB)的康纳德·赫尔曼博士,分别从国际单位制SI量子化演进、原子钟和原子时、中国计量的历史发展、中国与西方计量发展的技术特征比较4个主题出发,给大家带来一堂精彩的计量科普课。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理事长蒲长城表示,今年11月,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将审订新的国际单位制(SI)修订案,千克(kg)、开尔文(K)、摩尔(mol)、安培(A)4个基本单位将被重新定义。在这个新的科技背景下,多个SI单位将逐步实现对时间频率的溯源,实现“从实物到量子”的变革,SI单位量子化的大门由此全面打开。人类认知世界的测量精度将由此不断得到提升,测量范围不断得到扩大,测量应用的领域也将不断扩展。这些变化对世界带来的影响,值得业界和公众关注。

  本次论坛约有100人参会,参会人员既有来自科研机构的科技工作者,也有高校的教授、学生,还有对计量测试科学研究与计量科普知识文化研究感兴趣的社会公众。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xujinghui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中国质量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