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坦:科学海洋也需要“远目”经济日报 2019-01-08 作者:佘惠敏 |
科学的海洋辽阔美丽,却又充满艰险。遨游科海最需要什么?采访刘永坦团队时,大家提及最多的,就是刘老师的长远目光。
目光长远,首先表现在目标选择上。根据国家需要,看准世界先进雷达技术发展趋势,选定了发展新体制雷达的目标后,刘永坦团队为这个远大目标奋斗了将近四十年。数十年专注于一个领域,又从理论到技术,从模拟环境的实验室到用实际环境来检验成果的实验站,从单套实验站设备到工程化的实用雷达,这个团队一步步走来,稳健扎实,不畏艰苦,不怕寂寞,从不躺倒在功劳簿上,每一次取得重大成果都不是他们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目光长远,体现在队伍建设上。已经退休的哈工大原副校长李绍滨回忆,刘永坦不仅能在业务上抓住问题关键,在团队上也能抓住年轻骨干。他看准的年轻人,就想方设法挖过来,里头有当年已被分配至航天部又要回来的学生,也有刚从国外进修回来的年轻老师。这些人有的在团队里一直坚持到底,成为各方面的技术大拿,甚至做到总设计师、总指挥,也有的在团队里工作一段时间后获益匪浅,去往其他高校、研究所独当一面。现在,这支队伍里,老中青结合、强强联手,每个人手上都有绝活儿,仅刘永坦的学生就已有四代,不少教授都是跟项目一块成长起来的。
目光长远,更体现在制度建设上。新体制雷达这样的项目,艰苦、涉密、耗时长,既不能快速出成果,也很难发表论文,团队成员在通常的评价机制下很容易吃亏。刘永坦并不关心个人得失和待遇,但对团队成员的关心却十分细致。他选择的张宁,本科毕业后就一直在团队里,没去读博,实际水平却很高,为雷达实验站做出过关键贡献。“我向学院强烈要求,评职称不能只看学历,所以他本科学历,现在是博导。”刘永坦说。
破格的不止张宁一个。哈工大支持刘永坦的选择,为新体制雷达这样不计名利的团队做出了专门的制度安排。哈工大科学与工业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付强介绍,学校专门设立了科研项目突出贡献评委会,像雷达这样的团队,不能快速出成果、没有文章,都到这个评委会来评职称。“这个评委会设立十几年了,已经评出几十位教授、副教授。”
采访中,刘永坦也对科技体制改革的新趋势寄予厚望。他说,“我相信大风气迟早会转变,会重视真正为国家干活的人。”
科海需“远目”,要让致力于远大目标的人们,拥有远大前程。我们期待着,科海之中,像刘永坦团队这样的英雄们越来越多,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出最强大的新动能。
责任编辑:王超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