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徐立平:“雕刻火药”的工匠再多点

科技日报 2019-03-04 作者:张佳星

  让火箭上天难,培养航天工匠则难上加难。

  “像我们这种危险的工作,要先练手半年,才能上真的。”全国人大代表、“大国工匠”徐立平被称为“雕刻火药的人”,从事加工固体火箭燃料工作,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发爆炸,非常危险。

  “很多经验是课本上没有的。”徐立平说,在航天制造领域,有很多凭借力道、技巧、心得的技艺,要靠技师们勤琢磨、有灵气,才能满足航天领域高、精、尖的要求。

  “因此,师父带徒弟是这个行业的传统,快速培养一直是航天领域的难题。”徐立平说,但现在的情况是,随着商业航天的蓬勃发展,民营航天企业对相关人才非常渴求。

  民营航天面临人才短缺的情况,应该摸索航天人才的快速培养机制,才能解决人才短板的问题。

  “我建议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促进高品质工匠的培养。”徐立平说,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的现有资源,通过加强学校和企业合作,让学校培养出“来了就能用”的技术工人。“企业里的老师傅或工程技术人员可以到学校去,进行先期的比如安全操作规范、相关理论知识及一般技能的培训,然后让学生到企业利用师带徒方式进行手把手教学。”

  对于一般人才,可在学校阶段加强;而对于特殊领域的人才,比如“雕刻火药”,操作危险、难度系数大,则必须要“手把手”教学。

  “经验传承式的教学,应发挥各级的技能大师工作室的作用。”徐立平说,技能大师工作室的一个任务是创新创造,不断提升一线的工艺设备和技术水平,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人才,通过老师带头的方式签订培养合同,制定培训教材,让工匠的技艺快速提高。

  徐立平表示,学校教学和经验传承的创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缺一不可,加速培养高水平技能人才应从这两个层面发力。

责任编辑:xujinghui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技日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