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科研伦理,也需科普教育科技日报 2019-03-06 作者:张盖伦 崔爽 付丽丽 陈瑜 |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林代表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认为,总理在报告中特意提到“科研伦理”和“惩戒学术不端”这两个关键词,是旗帜鲜明地表明立场: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很重视科研伦理建设,在我国搞科学研究不能以危害人类为基本伦理底线,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说到科研伦理,公众很容易想到去年发生的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学术界要如何捍卫科研伦理,政府部门应扮演什么角色?这些问题都引人深思。
“很多人不明白基因编辑婴儿到底有什么危害,有人还觉得,这只是对两个婴儿不太公平,对其他民众影响不大。”对此,中科院院士、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饶子和委员认为,科研伦理问题不能依照危害大小来判断其严重程度,必须按照相关的法律规定或科学界共识去规约。“对科研伦理问题要零容忍,这是底线,坚决不能突破。”
他同时强调,不仅要提升科研人员的科学素养,还要加强科研伦理科普教育。
不仅是生命科学,像人工智能这样的新兴技术,也因为潜在的伦理问题,被称为“双刃剑”。
“如果没有伦理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约束,未来也会乱套。”李林说,科研伦理不能仅仅依靠科研人员的自律,过去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太明确,目前正在推进相关工作。
(科技日报北京3月5日电)
责任编辑:王超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