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令嘉:深入基层部队 科普应激医学知识科普中国网 2019-03-25 |
她长期从事极端环境人类健康和军人作业能力维护的生物学基础和医学技术研究,坚持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应用技术;深入基层部队,科普应激医学知识,提供应激救治技术,在军营创建应激控制工作站;服务陆海空官兵数万名,显著提升部队战斗力,在保障国防、促进国民经济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她,就是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钱令嘉。
服务基层部队
应激控制对于现代战争条件下军人健康维护和战斗力保障至关重要,一线指挥员和战士具有应激科学素养和控制技术能力尤为关键。钱令嘉长期坚持深入基层部队,特别是进入驻守边疆、海岛、高原、寒区和高技术部队,持续在全军51个基层部队开展应激控制技术系列科学讲座和培训,宣贯应激医学知识,提供应激控制医学服务。
为了使基层官兵便捷准确掌握地应激控制技术,钱令嘉基于应激医学的科研成果,针对我军应激损伤生物学规律和特点,编撰了我军第一部应激损伤防护手册口袋书,研制了官兵喜爱的系列性便携式应激控制技术宣教和指导技术器具,先后为一线官兵出版制作了5万余套并送到基层部队,广泛普及应激医学知识,推广相关应用技术,受到官兵热烈欢迎,在军队应激控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应激负荷实时监测在早期预警应激损伤风险,有效控制应激损伤中意义重大。为了给基层官兵提供在多种军事环境下服务于身边的应激损伤实时控制技术,钱令嘉团队基于在长期研究中发现的一组以生物标志物为核心的应激负荷评价指标,研制了快速无创性单兵应激负荷感应卡和便携式应激负荷生物监测仪,使基层部队官兵能够实现实时自我监测;基于对于应激损伤生物学机制的深刻认识,研制了一种应对多种复杂环境的多功能单兵便携式应激负荷控制头盔,有效降低官兵应激负荷,预防和减缓应激损伤。这些技术和装备的应用使官兵拥有了全维全程服务于身边的应激损伤医学保障,显著控制应激性生物节律紊乱、减缓认知功能障碍、增强适应能力。
钱令嘉主导在多个基层部队建立了应激损伤控制技术服务站,为官兵提供力所能及的应激医学服务器械和装备,为基层部队培养应激控制骨干人才,使官兵能够便捷及时地得到的应激医学服务。在完成科研任务同时,坚持为基层官兵和卫生机构提供应激损伤防控技术的开放式平台支持和电话咨询服务,为多例应激损伤控制事件处置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和技术支撑。
坚持将研发的应激损伤风险评估和控制技术装备亲自送到一线部队,指导部队应用并直接服务部队。其中,应激负荷监测仪、应激负荷控制仪应激损伤防护包等医疗器械等17万余套,应用于全军各军兵种57个基层部队,服务官兵约21万人次,降低应激损伤发生率43%,提高作训优秀率74.5%;有效保障了多项重大任务。
服务社会和学科发展
改革开放中的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竞争激烈,前所未有的高强度应激负荷严重威胁着国民健康和国民经济。
钱令嘉基于对应激医学的深刻认知和科研基础,将发展中国应激医学,服务国民健康视为己任。突破多重难点,建立全国第一个应激医学专业实验室,多途径促进应激医学纳入国家多项重大科研计划,千方百计推动应激医学科研事业。通过不懈努力,组织国内应激医学研究骨干,连续组织召开了全国首届及第二、三、四届应激医学学术峰会;促进我国应激科学研究发展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多方呼吁奔走,创建了中国应激生理学专业委员会,使中国有了第一个应激科学的专业组织。发起组织申报并作为大会执行主席之一,主持国家科技部应激医学香山科学会议,提出国家应激科学发展的专家共识;申报并组织召开第七届国际应激医学应激生物学学术大会,获得国际组织批准,并得到25个国家的科学家积极响应,推动中国应激科学学科创立,显著提升中国应激科学的国际地位。多次获得国际学会的表彰。
多年来,钱令嘉先后为数十家高等院校、机关、企业的高应激负荷职业人群提供应激医学知识宣讲和应激损伤控制技术服务,并将应激控制科研成果引进国家和企业的健康管理体系。
向企业提供科学技术服务,帮助他们进行产品的应激控制功能拓展与质量升级,提升企业科技内涵,支持企业能力和经济发展。
在北京奥运会、汶川和玉树地震、南方冰冻雪灾、西藏维稳、抗击SARS等国家重大事件中,钱令嘉将应激医学科研成果转化技术送到一线,直接服务工作队伍和建设团队,服务于受灾受伤群众,保护建设者的作业能力,维护伤者身心健康,在国家重点任务保障和重大灾害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个人简介:
钱令嘉同志现任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全军认知与应激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全军认知科学与心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应激生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等。长期从事恶劣环境中人类健康和能力维护的生物学基础和医学技术研究,承担国家和军队多项重点重大项目,在应激医学学科建设和应激损伤及其相关疾病控制的科学研究中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坚持将科学成果转化形成多种形式的应激控制应用技术,多角度深入社会、深入基层开展应激医学科普教育和技术支持,提供以应激损伤控制为基点的疾病防治,健康维护和能力增强的科学服务,服务国家经济建设、服务国家国防事业、维护国民健康,推动科学发展,取得突出成绩。
责任编辑:王超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