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工三院国家重点型号总师朱坤:屡败屡战成就“一代宗师”科普中国-科技名家·里程碑 2018-01-15 |
朱坤和他参与研制的导弹装备出口型号C802A合影。(中国航天科工三院供图)
看起来,朱坤不像是个“狠角色”。
现任中国航天科工三院科技委副主任的他,平时着装休闲,说话朴实,手里常捧着保温杯,笑起来甚至有几分孩子气。
但在工作中,朱坤却带着一股“狠”劲,压不垮、打不烂,即使屡战屡败,也能屡败屡战。这股劲头让他创造了辉煌:解决100多项关键技术,取得300多项发明专利;某杀手锏系列武器跨越式提升我国反舰导弹水平,推动海军由近海防御向远海防卫战略转型;某反舰系列导弹全面装备多型飞机和舰艇,成为海军空军主战装备……卓越的成就也让他得到了自己都不敢接受的评价——“一代宗师”。
2018年1月8日,朱坤登上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领奖台。
失败只是经历,不是结果
2014年,某型号首次演示验证试验,遇上了万里晴空的好天气。然而,现场人员的心情并不晴朗。
之前,针对一项关键技术的试验进行了十多次,但大多遭遇失败。很多人心里没底:“他们到底行不行?”果不其然,接下来两次测试任务又以失败收场。
然而,朱坤带领的试验队员却没沮丧。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分析讨论,忙到深夜。
转天试验,在场所有人都瞪圆了双眼,屏住了呼吸。只见一道白光闪过,试验场传来欢呼声,几乎降至冰点的气氛被震耳欲聋的掌声所引燃。后续三次试验接连获得成功,试验队员终于把积在心中的压力连同兴奋一起宣泄出来。一位队员忘情地吼叫着,摆出了后羿射日的姿势。
按照计划,这项试验成功一次就算通过,结果后续数十次试验连续成功,这样的成绩在世界上都属罕见。眼前的结果让朱坤连连感慨“想不到”。据悉,通常一个型号的技术创新率能达到30%至40%,就处于创新率的高位,而该型号的技术创新率高达70%,产品零部件数以十万计,做到100%无误,难度可想而知。
在一次动力试验中,悬挂装置上的试验品在点火后突然飞向试验间侧墙,穿墙而出,落到了大街上。大家都惊出了一身冷汗,好在没有人受伤。在一项国内从未进行过的关键部件试验中,试验品启动十多次,但该实验80%都失败了,要么因为部件被烧坏,要么因为产生控制力不足。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心有余悸,却并没有让朱坤的团队退缩。
作为一个长沙人,朱坤非常推崇曾国藩的名言“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失败只是经历,不是结果。咱们目标很明确,最后肯定是成功。”他说。这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团队中的每个人,成为这支“打不倒”团队的共识。
敢想敢干,“吵”出重大型号来
新一代潜射反舰巡航导弹,在核心技术上实现自主创新,主要指标国际领先,综合指标国际先进,是全国唯一连续纳入国家某工程一期、二期、三期的重大型号。
朱坤主持了该型号的预研、立项、研制、批产工作。他把该型号称为“吵出来的创新”。
该型号立项时,很多人质疑:“你们比国外同类型号‘迷你、轻便’,指标还要比人家翻倍,凭什么?”一位老领导也认为,朱坤的想法“非常吸引人”,但不可能实现,为此他甚至拍着桌子,冲朱坤大吼。
是创新还是炒作?对外界的质疑,朱坤毫不服软:“就凭我们敢想敢干。”他把具体实施方案拿给老领导看,讲明自己的理由,最终把老领导说服。
型号取得进展,一位上级首长听完汇报后吃惊地说:“你是‘一代宗师’啊!”朱坤吓了一跳,不知道怎么接话。“这个提法太高了。”后来他说。不过更高的评价接踵而至。七名院士在对该型号进行成果鉴定后,认为其“主要性能指标世界领先”,这在我国相关领域是鲜有的最高评价。
在三院,“朱坤带领的团队胆子最大、最敢干”已成公认。因为朱坤一直在团队推行的思想就是:“要赢得立项,必须通过创新超越前人。”他将此归结于自己随性的性格。“我的思维比较开放,不受约束,所以能提出很多奇怪的想法。”他说。
朱坤在国内首次提出亚超结合潜射反舰导弹总体方案,解决大射程与超声速突防双重难题,比俄罗斯“克拉布”导弹更短更灵巧,射程是其3倍;比美国“战斧”射程多100公里。
同时,他提出水下有动力有控发射方案,主持突破海上复杂环境下各种技术难题,成功研制我国第一型水下点火导弹。该型号国内水下发射深度最深、适应浪高最高。此外,该型号在国际上首创随海况自适应超低空掠海飞行技术。创造世界上掠海飞行高度新纪录,比美国“海麻雀”“标准”导弹拦截低界还低。而朱坤首次提出的反舰巡航导弹“360度”全向方案,使我国潜射反舰导弹攻击区域扩大600倍,成为主战杀手锏级装备。
没有权威,用事实说话
“创新离不开一些怪想法,但奇思妙想也需要继承和积累。”在朱坤看来,积累经验是创新不可或缺的一环。
他认为自己很幸运。“我的运气比较好,担当了承上启下的角色。”他说,“经验丰富的老一辈专家手把手带着我参加了国家重点型号的研制,后面来的这一批年轻人敢想敢干,我带着他们一起奋斗,把老一辈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传给了新人。”
就这样,朱坤打造了一个创新团队。在这个团队里,不用墨守成规,不必迷信权威,可以质疑、吵架,但要用技术、事实说话。
在一次零部件改进工作中,年轻同志提出的方案与老同志的方案存在巨大差异。双方争执不下,朱坤做出“判决”:“做实验。”
老同志的方案曾用于多个型号,稳定性毋庸置疑。试验中,该方案使零部件性能提高了50%。然而,年轻同志的方案将性能瞬间提升了120%。最终新方案被采用,并被其他型号选用。
多年来,朱坤获得了数不清的荣誉,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国防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但他更看重的是,将科学严谨、敢闯敢创的作风传给学生、助手和身边同事。目前,他的团队中已有20余人担任不同型号总师、副总师;他担任研究生导师培养出硕士38人、博士后1人。
“我们设计型号就是设计未来战争,要打破惯性思维,逼自己创新,拿出全新方案。”朱坤说。
人物档案
朱坤,生于1966年2月,系中国航天科工三院型号总设计师。他从事飞行器总体设计、制导系统研制工作,曾先后主持了我国多个型号的总体设计、方案论证、研制和预先研究工作,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
本文由科普中国专家四川传媒学院教授郑高鹏进行科学性把关
责任编辑:科普云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