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永根院士:捐献毕生积蓄 用行动感动中国科普中国微平台综合 2018-04-20 |
他一生致力于水稻的遗传育种研究
长期奋斗在科学研究和高等农业教育第一线
为农业和教育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他家中至今仍在使用上世纪80年代的旧家具
和老伴吃一顿午饭总共只花十几元
却在罹患癌症后
毅然将毕生积蓄880万元捐给学校
他说:
“党培养了我
我要将个人财产还给国家
作最后的贡献。”
他就是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之一
卢永根院士
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
著名作物遗传学家
卢永根院士 图源网络
他1978年主持完成的
《中国水稻品种的光温生态》
成为我国水稻育种工作者最重要的参考书之一
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奖
提出的水稻“特异亲和基因”
对水稻育种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带领研究团队共选育出作物新品种33个
累计推广面积达1000万亩以上
他心系教育,大刀阔斧改革
为华南农业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
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等
各项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
“香港仔”的家国情怀
新中国成立前
他离开家人
从香港来到内地
对祖国深沉的爱
贯穿他的一生
具备移民美国的条件,也不离开祖国
他对美国移民局官员说
“因为我是中国人,祖国需要我!”
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
这句人生格言
他浓烈的家国情怀
源于日本侵华战争的现实教育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他在颠沛流离中度过少年时期
亲眼目睹日军的凶残
体会到了当亡国奴的悲惨
因而在广州解放前
很多巨贾大亨南下跑到香港时
他选择回到广州
他说
“我是炎黄子孙
要为自己的祖国复兴效力。”
1950年,卢永根(左)与胡景钊在岭南大学北校门码头
对祖国深沉的爱,贯穿他的一生
他曾三次到国外访学
在异国丰厚的物质生活面前
他选择学成归国
他曾到美国照顾病重的母亲一个月
在美的兄长竭力劝他留下
他最终也没有动摇
他不但坚信只有祖国
才是他安身立命的地方
还感染带动一大批人才
最终选择回国奉献才智
与他一道在水稻育种等方面拼命赶超
工作中的卢永根(图中左二)
惜才爱才的“伯乐”
本可以在校长任上四平八稳
他却顶住压力
破格晋升青年才俊
开风气之先
卢永根(右三)和他的五位得意门生
1983年
他到康奈尔大学考察访问
现任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温思美
当时正在该校读硕士
通过多次接触
他颇为赏识科研冒尖
基础扎实的温思美
主动邀请其回国工作
他求贤若渴的热情
打动了温思美。
1985年,他回国到华南农大任教。
国家重点学科作物遗传育种团队在田间观察水稻生长情况
曾经华南农大面临着人才断层的困局
职称评定上论资排辈的风气又很重
为给有能有为的年轻人拓展广阔天地
他专程到北京
向原农牧渔业部部长、党组书记何康请示
得到批准后
华南农大在全国率先打开人才培养新格局
当时很多四五十岁的老教师都没有办法晋升
提拔年轻人风险很大
他仔细阅读每个人的档案
通过谈话考察每个人的品质
在100多人的全校副教授以上会议上进行述职
系、校两级学术委员会不记名投票
并寄到校外进行专家评审
最终,骆世明等3人从讲师晋升为副教授
罗锡文等5人从教员或助教破格晋升为副教授
年龄最小的温思美当时才29岁
如今,8个当年被破格提拔的年轻学者
已成为各自领域的佼佼者
被称为“华农八大金刚”
其中包括全国政协副主席罗富和
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
抗击非典和禽流感战役中的科研英雄辛朝安
华南农大原校长骆世明等
在他精神的感召下
华南农大广纳人才
不拘一格使用人才的风气一直延续至今。
为了举荐英才
他不怕得罪人
评选珠江学者时
部分专家对年轻学者邓诣群参选有异议
认为他回国不久。
他说
“从康奈尔大学学成归国
已是爱国表现
哪能以回国时间长短论成败?”
事实证明他并未看错人
邓诣群很快
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并参与、主持国家973计划课题等重大项目
为国内农业发展作出诸多贡献。
他还在生活上关爱人才
温思美刚到华南农大工作时
他给温思美100元安置生活
这对当时工资仅有几十元的他来说是一笔巨款
博士生刘向东到香港大学做研究
他主动借其1500元
还把自己用的两个行李箱、
一套新西服送给他。
没人敢请他吃饭送他东西
他横眉冷对商业化
训斥走关系的亲戚
将对党和祖国的忠诚化作两袖清风
一教师和爱人两地分居
教师希望把爱人调到华南农大
他答应按照程序办理。
为表达感谢
该教师冷不防往他兜里塞了块手表
却不料他大发雷霆:
“再不回来,我就找你领导
让你丢饭碗。”
吓得教师停下步伐,并拿回手表。
温思美目睹这一幕
他深知正由于卢永根讲原则、重规矩
学校里没人敢送他东西
也没人敢请他吃饭
“他会当场拒绝,还让你下不了台”。
他对待亲人要求更严格
一个做工程的亲戚来“走后门”
被他骂了回去
“只要我在一天
你就一天不要进华农大门”
他在位时,老家人从没沾过光
亲戚们对他颇有意见。
他管得最严的还是自己
在校长任上,他坚守原则
不坐进口小车
在住房等待遇上不搞特殊
他作为专家学者也是如此
不图虚名不图利
从2004年开始
不愿当“挂名博导”的他主动停招学生
改为协助自己的学生辈带研究生
2008年,卢永根在实验室指导学生
身为中科院院士,他也从不越位
他认为院士只是某一领域的权威
并非什么都懂
他更不允许别人打他的旗号
跑项目、要课题
前几年,华南农大为院士配了专车,
但庄楚雄经常看见他
背着双肩包挤公交
“没生病前,卢老师常拿着半旧的饭盒
与学生一起排队打饭
成为校园内活生生的‘教材’”。
责任编辑:杨茗
上一篇:龚岳亭:励志报国 铸就辉煌
下一篇:李四光:炎黄子孙理当奉献祖国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