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深潜第一人”叶聪:从“蛟龙号”首席潜航员到主任设计师,他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科协改革进行时 2018-05-11

  2012年6月24日,

  这注定将是个特殊的日子:

  中国同时诞生了

  载人航天和载人深潜的新纪录。

  9时7分,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西太平洋

  马里亚纳海沟下潜至7020米,

  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

  也是世界同类型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

  

  12时55分,

  航天员成功“驾驶”神舟九号

  与天宫一号实现刚性连接,

  再次形成组合体,

  中国首次手控空间交会对接试验成功。

  彼时,

  “蛟龙号”潜航员刚在海底

  送上了对“神九”的祝福,

  待他们回到甲板后,

  就收到了来自“神九”的祝贺

  上演了一出完美的“海天对话”!

  

  回想起这段往事,

  来自载人深潜团队的叶聪

  依然掩饰不住那份激动:

  “那天我有一个深刻的感受,

  就是自己深度参与到了国家科技进步的进程中,

  这是我人生中最幸福的事情。”

  那天,他是 “蛟龙号”的首席潜航员!

  叶聪

  1980年出生于湖北黄陂,

  1997年,他以高出重点线十多分的成绩,

  考入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程专业,

  2001年进入中船重工七○二研究所工作。

  就在第二年,

  “蛟龙号”7000米级载人潜水器项目正式立项,

  叶聪进入这个项目组工作。

  但在那时,深潜在国内可谓是一片空白。

  “这个技术当时在国外也是封锁的,

  我们只有从一些外国的影视资料中学习。”

  包括《泰坦尼克号》等国外电影,

  成了他们最直接的学习材料。

  2003年,刚刚工作两年、

  年仅23岁的叶聪被任命为

  “蛟龙号”总布置主任设计师,

  他成为该项目最年轻的主任设计师,

  不仅亲身参与研制,

  还在海试时首次驾驶“蛟龙号”

  下潜突破7000米深度。

  

  叶聪(中)

  2007年9月,

  “蛟龙号”从图纸变为了现实。

  作为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台载人潜水器,

  “蛟龙号”的各项性能指标都需要

  进行海上试验来进行验证。

  7000米的海底,

  对于普通人来说是无法想象的世界。

  巨大的压力,漆黑的环境,

  甚至鲜有生物能够生存。

  “海底世界并不是

  想象中那么五光十色,

  差不多海平面以下200米就是一片黑暗,

  当我们到达3000多米的深海时,

  只有零星的生物,偶尔能看到海葵和鱼,

  还没看到过大型海底生物。”叶聪说,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是“两眼一抹黑”,

  事实上,他们有很多双眼睛。

  “我们有声纳,勘测距离超过200米,

  可以传回勘测数据,

  告诉我们哪里有洞、哪里是坑、

  哪里有障碍物需要避开。

  我们还有更直观的观察方法,

  ‘蛟龙号’配有很强的照明系统

  和先进的摄影、摄像仪器,拍下图像回传。”

  在“蛟龙号”的前端,

  有3个观察窗,这是潜航员们

  观察海底最方便的“眼睛”。

  为了对抗深海的压强,

  观察窗非常厚,有点像“猫眼”,

  外直径大内直径小。

  叶聪的观察窗最大,直径有20厘米,

  观察窗保证了潜航员在强光照明下

  可观察到前方20米范围内的海底坏境。

  

  叶聪第一次驾驶“蛟龙号”

  做水面测试就被给了“当头一棒”。

  当时,为了检验通讯能力,

  首次将“蛟龙号”与母船连接的缆绳解开。

  不料,通讯信号接收不稳,对讲机瞬间“失声”。

  一贯沉着冷静的叶聪

  心里也咯噔了一下,但随即静下心,

  一丝不苟地完成相关检测项目,

  两小时后,通讯恢复,

  “蛟龙号”顺利返航。

  

  这种惊心动魄的时刻并不少见,

  其中让他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次是:

  在“蛟龙号”3000米级海试期间,

  潜水器一到2000米就出现报警,

  如果按照安全手册操作就应该立即上浮,

  但这样就无法拿到足够的故障参数。

  于是他们商量后决定,

  在甲板上做好充分的准备,

  水下如果遇到这种情况,

  可以适当延长一些实验时间,

  努力关注每一个现场的数据。

  正是通过争取的这段时间,

  她们最终如愿解决了故障,

  并积累了大量宝贵的数据。

  7000米的路程,

  如果步行大概是一个半小时,

  汽车行驶约10分钟。

  但对于中国载人深潜的科研人员来说,

  让中国人迈向7000米的深海,

  他们走过了二十年的奋斗历程。

  

  目前,

  我国自主研制的无人潜水器

  最大潜深已经突破万米,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

  下潜深度也已突破7000米,

  “在开展‘蛟龙号’研制的同时,

  从2009年到2017年,

  历经八年持续艰苦攻关,

  我们又完成了‘深海勇士号’的研制。”

  叶聪介绍说,

  如今,他又有了新的使命:

  担任总设计师研制万米级载人潜水器。

  目前,4500米级载人潜水器正在总装联调,

  万米级全海深载人作业型潜水器已经开始研制。

  “按照计划,将在2020年完成万米级载人潜水器的研制,

  未来科学家将随着它深潜万米海底进行科考,

  探索深海大洋的未知世界。”叶聪说。

  他们用过去二十年坚守和奋斗

  换来了中国载人深潜的世界领先地位。

  也即将用更多的二十年,

  去征服更遥远的星辰和大海!

  文/科协改革进行时 编辑整理

  参考资料:

  ① 央视网《中国载人深潜走向极限深海的20年》

  ② 新华社《专访总设计师叶聪:我国万米级载人潜水器取得新突破》(作者:刘诗平)

  ③ 武汉晚报《“蛟龙号”首席潜航员叶聪:潜深海好比走钢丝》(作者:翁晓波 谢东波 刘斌)

  

责任编辑:杨茗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协改革进行时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