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驾驶心理学

科普中国-科学百科 2018-02-19

  汽车驾驶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研究汽车驾驶员在交通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和个性心理特征,即从普通人到学习驾驶、再到一个成熟驾驶员的心理过程。心理活动是指人的认识活动、情绪、意志等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人的能力、性格方面的差异。驾驶员的活动是在人、车辆、道路、环境等相互作用的因素组成的复杂条件下进行的。

  研究内容

  汽车驾驶心理学主要研究以下内容:

  (1)驾驶员的知觉和认知研究

  对驾驶员的知觉和认知的研究是国内外交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部分,我国主要集中于知觉方面的研究,对记忆、注意等高级认知过程涉及还较少。

  (2)驾驶员状态研究

  主要为压力、疲劳、唤醒以及身心健康等方面的研究。

  (3)驾驶员个别差异研究

  研究人格和生活方式因素对交通事故的影响。

  (4)驾驶员评估研究和诊断研究

  研究假设一些人比另一些人更适合做驾驶员,主要通过心理素质、驾驶适应性研究等对驾驶员进行评估和诊断。

  (5)驾驶员训练研究

  交通心理学不但应为道路使用者提供理论根据,减少交通事故,而且还承担训练驾驶员的任务。

  (6)道路设计研究

  交通参与者如何感知道路环境,如何加工环境信息是道路环境设计的关键。因此道路环境设计不仅应当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而且必须考虑交通参与者的心理因素。1

  心理学在汽车驾驶教学中的重要性

  每一个学员驾驶技能形成的过程都是不一样的,在训练时,人的心理活动及个性对驾驶技能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影响。在汽车驾驶技能形成过程中,由于每个学员的心理和性格特质不同,对驾驶技能的掌握也不一样。因此,教练员在教学中,要去观察每一个学员的心理特点,为其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使每一个学员都能熟练地掌握驾驶技能。

  在教学训练中,学员的情绪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良好的情绪有利于学员掌握驾驶技能。因此,教练员一定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教学目标要明确且难度适中。当学员操作不当或发生危险情况时,不要大声指责,以免使学员紧张,抵触情绪严重,甚至出现不想学,要退费的情况。教练员要注意观察学员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及时调整教学方法,重视学员学习兴趣的培养。只要有浓厚的兴趣,学员就会对学习充满热情,表现为记忆牢固,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

  总之,在汽车驾驶教学中,教练员一定要把心理学知识运用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了解学员的各种心理状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做到有的放矢,这样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

  汽车驾驶情绪控制

  通过市场市井中发现,在影响驾驶员安全行车的诸多因素中,心理情绪是个重要的方面,它与安全行车关系极大。因此,调节好驾驶员的心理情绪已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心理情绪及其表现形式

  所谓驾驶员的心理情绪,就是指驾驶员在驾驶车辆时,对安全行车思想的认识和驾驶作风的表现,以及应有的心理素质。经验表明,一个心理素质好,情绪稳定的汽车驾驶员,社会责任感强,反映灵敏正确,动作干脆利落,在同等条件下事故率和损失的程度肯定比相反者低。所以,只有当绝大多数的驾驶员都成为一个心理素质坚强,情绪稳定的人,才能将汽车事故率降低到最低的程度。其中,麻痹大意、骄傲自满、斗殴睹气、高兴与诅丧、紧张与恐惧和急躁、消极、逆反的心理情绪都对安全行车构成了极大的威胁。2

  驾驶员的心理情绪对行车安全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驾驶员的情绪、注意和意志三项心理特征是最常见的,它直接影响着机动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中所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

  (1)根据情绪的表现,掌握驾驶员的心理特征

  机动车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中都会对自己周围的环境表现出自己的心态。在驾驶车辆行驶过程中,当驾驶员心情愉快、满意时能感到心情舒畅、心理舒适,对事物的观察和判断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常常表现出感受力强,勤于观察,反应迅速,判断准确,动作敏捷有利于车辆行驶安全。反之,要产生忧愁、恐惧、苦恼等情绪波动时,则感受力下降、精力分散、反应迟钝,易判断失误等不良行为。

  一是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乐观主义的精神和勇敢顽强的意志。具有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会忍让和克制,把安全行车放在第一位,为了他人、家人和自己,对待他人礼貌、谦让、关心交通“弱者”。

  二是保持愉快的心境。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如果路上车辆太多,需要不断地停车、减速和等候的话,会使人血压升高、心情烦躁,如果长期承受这种压力,不但会影响自己的脾气性格,还会出现精神紧张、肌肉疼痛、忍耐力减弱等症状,容易发生车祸。可见,心情的好坏与驾驶员的意识及驾驶活动产生具有很大的影响。

  三是心理情绪要稳定。当人在承受某种心理负担情况下,有情绪逐渐增强的紧张表现反应。如在驾驶过程中出现这种心理反应,则往往会对其他过往车辆、行人的行动得出与实际情况完全不同的预估和判断,容易误解对方或做出对对方不满的表现,他所做出的动作是常人不敢想像的行为,往往导致恶性交通事故的发生。

  四是良好的心理应急状态。驾驶员在驾驶活动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突发情况,没有良好的心理应急状态难以在意外情况下瞬间做出避让动作或做出正确反应。

  (2)掌握注意的规律,增强驾驶员的心理准备

  在驾驶员从事驾驶活动时,注意力占特殊地位。当缺乏集中于注意客体的车辆、行人、道路线型、视距及交通标志所引起的情绪、兴趣之间的关系,会导致感知迟缓、判断错误甚至出现危险征兆。在驾驶活动中要排除其他事物的干扰,全神贯注地开车,时刻记住:“马达一响,集中思想,车轮一转,想到安全”,才能保证行车安全。如驾驶员拥有高度的责任感,在驾驶活动中就会变得轻松、自如。

  (3)增强意志的能力,确保驾驶员的心理舒畅

  在从事驾驶活动时,为达到安全的目的,充分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商,克服重重困难,正确处理路面情况,冷静处理复杂的交通矛盾冲突,这都是意志的表现。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陈红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

责任编辑:科普云

上一篇:全燃联合动力装置

下一篇:定压比热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学百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