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冬季易发病 对症防治保健康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2017-12-18 |
冬季,由于气温较低、奶牛运动量减少、饲料单一等因素,造成机体抵抗力降低,易发多种疾病。因此,搞好冬季奶牛疾病的防治,保障奶牛健康,发挥其正常的生产性能,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家畜以牛、羊最易感。主要侵害生殖系统和关节,母牛表现为流产,公牛表现为睾丸炎。病畜和带菌动物是主要传染源。经消化道、交配、损伤的皮肤引起感染,吸血昆虫也能传播该病。孕牛的主要症状是流产,常在第一胎怀孕6~8个月时发生。胎衣滞留可引起子宫内膜炎,造成长期不孕。公牛和母牛都可发生关节炎。
防治 全市实施奶牛布病专项净化政策,每年开展两次布病普检工作,并对阳性牛按政策进行扑杀。通过政策的持续落实,本市奶牛布病的阳性率显著降低,最终目标是实现奶牛布病的净化。而对于奶牛养殖场在引进牛只时,一定要做好检疫,防止引入患病牛和隐性感染牛。奶牛结核病该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慢性传染病,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感染,也可通过交配造成传播。成年牛主要发生肺结核,犊牛发病则以肠结核为主。生殖器官也可发生结核,引起母牛发情紊乱和流产,引起公牛附睾肿大,阴茎出现结节和糜烂。若出现脑和脑膜结核,病牛则出现神经症状。
防治 全市实施奶牛结核病专项净化政策,每年开展两次结核病监测,并对阳性牛按政策进行扑杀。奶牛养殖场引入奶牛时一定要做好检疫,防止引进病牛和阳性牛。口蹄疫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病牛和带毒牛是引起口蹄疫的传染源。本病具有高度传染性,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比较强,很容易造成大的流行。潜伏期一般为2~4天,最长的7天左右。病牛体温升高达40℃~41℃,在唇和面颊的黏膜、舌面和舌的两侧、齿龈、硬腭、齿垫、蹄冠和蹄趾间的柔软皮肤上等处形成水疱,破裂后形成浅表的糜烂,边缘不整齐。蹄冠部糜烂继发细菌感染的病牛,严重者可引起牛的蹄匣脱落。病牛的乳房皮肤上也可出现水疱。本病病程一周左右,死亡率较低,不超过1%~3%。但犊牛常发生恶性口蹄疫,死亡率可达20%~50%,致死的主要原因是变质性心肌炎。
防治 奶牛场要坚持自繁自养,必须从外地购入奶牛时,要做好检疫工作,不从疫区购入病牛。奶牛场必须进行免疫接种,应免疫奶牛每季度使用亚洲I型、A型、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单价苗或联苗)进行免疫接种。犊牛腹泻冬季是病毒性腹泻病的高发季节,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和犊牛轮状病毒病发病率较高,要做好犊牛腹泻的早期诊断、隔离和治疗工作。注意做好疾病的鉴别诊断,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和犊牛轮状病毒感染均可引起犊牛严重腹泻,并且症状极为相似,单纯依靠临床诊断很难确诊,因此,一旦发生犊牛腹泻,及时到相关实验室进行诊断。
防治 尽早诊断,尽早防治;减少犊牛接触病原体的机会;增强犊牛抵抗力;对症治疗为主,药物治疗和其它防治措施为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牛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患牛病起初高热40℃以上,上呼吸道及气管黏膜发炎,呼吸困难,流鼻涕,流泪,有时拉带血的粪便。恶性流行时牛群发病率达75%以上,死亡率10%左右。
防治 该病主要经接触传染,所以预防该病主要是加强饲养管理,对病牛和带毒牛进行隔离,圈舍进行消毒处理。奶牛副结核病奶牛副结核病又称牛副结核性肠炎,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病牛和隐性感染牛是传染源,其粪便中可排出大量病菌,从尿和奶中也能排菌,污染草料、饮水。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通过子宫也可造成胎儿发病。病牛死于极度衰竭,死亡率可达10%。本病为典型的慢性传染病,以体温不升高、顽固性腹泻、高度消瘦为临床特征。起初为间歇性下痢,后发展到经常性顽固性下痢。粪便稀薄恶臭,带泡沫、黏液或血液凝块。食欲起初正常,精神也良好,以后食欲有所减退,随着病程的进展,病畜消瘦,眼窝下陷,经常躺卧,泌乳逐渐减少,营养高度不良,皮肤粗糙,被毛松乱,下颌及垂皮可见水肿,最后因全身衰弱死亡。
防治 该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法,预防该病则不要从疫区购入牛,加强检疫,对病牛和隐性感染牛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对病牛污染场所用生石灰和火碱等消毒药物进行彻底消毒。采取每年不少于两次的检疫净化方法,长期坚持可有效控制疫情发生,并达到逐步净化的目的。螨病及其它寄生虫病冬季奶牛场螨虫病发病率较高,要注意加强防控与净化相结合,重视杀灭环境中的螨虫,每年冬初进行一次驱虫。新孢子虫和弓形虫病等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易引起流产的人畜共患寄生虫,应采集血清进行新孢子虫和弓形虫等寄生虫的检测。此外,涂片染色检查附红细胞体、巴贝斯虫等,根据诊断、调查和监测结果,选择相应药物实施有效的驱虫。犊牛易发生球虫病,应建立消毒制度,合理预防用药,控制奶牛球虫病的发生。
防治 犊牛在断奶前后必须进行保护性驱虫,防止断奶后产生应激,诱导寄生虫病的发生。怀孕母牛要在进入围产前进行驱虫,以保证母牛和犊牛免受寄生虫的侵害。育成奶牛在配种前应当驱虫,以提高受胎率。种公牛每年必须保持4次驱虫,以保证优良的健康状况。新购进奶牛进场后必须驱虫并隔离15天后合群。转场或转舍前必须进行驱虫,减少对新场或新舍的污染,预防奶牛寄生虫病的发生与流行。编辑:李敏
责任编辑:科普云
上一篇:冬春季奶牛五个环节的最佳温度
下一篇:冬季鱼塘日常管理要点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