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蔬菜点花蘸花技巧

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2017-12-18

  大棚栽培蔬菜常因光照不足、温湿度不适,而不能正常授粉,发生落花落果。正确施用2,4-D、防落素等点花、蘸花可提高坐果率,加速果实膨大,增加产量,但若不注意某些细节,很容易对植株造成不利影响,如出现畸形果、导致减产等。1 怎么选用蘸花药?2,4-D和防落素都能用于茄果类蔬菜,有研究表明,施用2,4-D,坐果率较高,但对茄果类蔬菜的幼芽和嫩梢有一定的伤害,所以它一般用于蘸花或涂抹花柄;而防落素对蔬菜的嫩梢组织伤害很轻,用量适当几乎没有伤害,可以喷花用,省工省事,安全有效,但是坐果率比2,4-D低一些。实践证明,选择哪种蘸花药要根据植株的长势来确定。对植株长势过强或长势过弱的植株,建议选用2,4-D来蘸花,对长势中等的植株,建议选用防落素。那么怎样区分植株长势强弱呢?一般植株茎秆上粗下细、叶片大而肥厚、叶色深绿、茎叶含水量较多的植株就是长势较强;茎秆上细下粗、叶片小而薄、叶色黄绿、茎叶含水量较少的植株就是长势较弱;植株茎秆上下粗细均匀一致、叶片平展、叶色翠绿,说明其长势比较适中。2 蘸花实践经验谈1.点花不宜早 很多种植西红柿的菜农前期点花很早,只要有花就点,往往第一穗花花芽分化不良,即使点住,后期也容易发育成畸形果。建议:蔬菜苗期应以壮棵为目的,不要过早留果,例如秋茬西红柿栽培过程中,可摘除第一穗果,避免后期畸形果出现,而且有利于壮苗。对于黄瓜,可12片叶以上开始留瓜,从定植到投产最好控制在高温季节35~40天,晚秋和早春40~45天,通过晚留果,晚点花,让营养更多地供应根系及茎叶生长,培育壮棵。2.蘸花不宜多 最近菜农王师傅发现黄瓜叶片上的“小黄点”特别严重(就是黄瓜靶斑病),因为目前对该病没有特别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传播非常迅速。在与王师傅的交谈中了解到,最近黄瓜价格高,为了多坐果,植株上能蘸的花基本都蘸了,但没想到植株生长不良,对病害抵抗力降低,导致“小黄点”迅速传播。建议:蘸花多少应该根据植株长势来判断,若植株长势较弱,菜农应尽量少蘸瓜,先养好茎蔓,不要让营养都供应生殖生长,而造成植株叶片发育不良,导致病害多发。3.换药先实验。点花药的配制非常关键,有的菜农自己配制点花药,由于更换了新厂家的2,4-D产品,若还是按照原来的浓度配制,点出的茄子出现很多僵果,造成严重损失。种植小黄瓜的王师傅说,近期他蘸的这一茬小黄瓜皴皮非常严重,后来他回想是蘸花药中新加入一种叶面肥,而这种叶面肥含激素类物质,造成瓜条皴皮严重。建议:点花药中不要随意加入含激素类叶面肥,而且在温度不同的情况下要改变药剂浓度,但在变更时要先做小面积实验,只有实验成功后才可大面积应用,避免造成重大损失。点花要适时。在第一穗花开放2~3朵花时可开始点花,当雌花的花瓣完全展开,且伸长到喇叭口状时点花最为适宜。过早易形成僵果,过晚易造成裂果。操作要谨慎。点花时如果药液滴落到嫩枝、嫩叶和生长点上,易发生药害,导致受害部位出现萎缩或坏死现象。不点柱头。药液直接刺激柱头易出现裂果,特别是重复点花严重时几乎造成绝收。注意土壤湿度。如果棚内土壤过于干旱,应先浇水后点花,避免点花后浇水造成裂果严重。点花与管理相结合。每个花序的第一朵花容易产生畸形果,应在点花前疏掉。坐果后,果实生长速度加快,要及时放风排湿,加强水肥管理,搞好病虫害防治。把握“快慢结合”的原则。即雌花浸入蘸花药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蘸即可;当雌花从蘸花药内拿出后,不要急于去蘸下一个,而应弹一下雌花或用蘸花药瓶的瓶口把粘在雌花上的药滴“回收”到瓶中。如果蘸花药瓶内药剂用完1/3,切莫再通过挤压或倾斜药瓶来完成蘸花,应重新添满蘸花药再进行操作。否则会因操作不当使药液洒落到植株其他部位,造成药害。若蘸花进行到尾声,可将剩余的药液转移到体积小的容器中再继续用。为避免重复蘸花,最好在蘸花药内加入少量红色颜料作标记,通过颜色来区分,同时还可加入咯菌腈起到预防灰霉病和菌核病的作用。准确掌握蘸花时间。激素处理花朵的时间只有3天,即开花的当天和开放前两天,提前处理极易形成僵果,过后处理坐果率下降。选择茄子花朵全部变成紫色开放的当天处理最佳。准确掌握蘸花时的棚室温度。在高温条件下蘸花易产生畸形果,温度低处理容易产生僵果,一般蘸花温度应在15℃~25℃。合理调节植株长势。植株长势过弱、过旺都会影响激素处理效果。长势弱的植株开的花梗细、瘦小,接受激素处理很容易产生僵果。植株营养生长过旺,抑制生殖生长,也会影响激素处理效果。因此,定植时应选择壮苗,定植缓苗后适当蹲苗,控制好水肥和温度,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达到平衡。 编辑:李敏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