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羊副结核病

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2018-02-23

  副结核病又称副结核性肠炎(稀屎痨),是牛、绵羊、山羊容易发生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病畜渐进性消瘦和间歇性腹泻,以肠黏膜增厚并形成皱褶为病变特征。在青黄不接,草料供应不上、羊只体质不良时,发病率上升。转入青草期,病羊症状减轻,病情大见好转。

  1、流行特点

  副结核分枝杆菌主要存在于病畜的肠道粘膜和肠系膜淋巴结,通过粪便排出,污染饲料、饮水等,经消化道感染健康家畜。幼龄羊的易感性较大,大多在幼龄时感染,经过很长的潜伏期,到成年时才出现临床症状,特别由于机体的抵抗力减弱,饲料中缺乏无机盐和维生素,容易发病;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

  2、症状

  病羊腹泻反复发生,稀便呈卵黄色、黑褐色,带有腥臭味或恶臭味,并带有气泡。开始为间歇性腹泻,逐渐变为经常性而又顽固的腹泻,后期呈喷射状排出。有的母羊泌乳少,颜面及下颌部水肿,腹泻不止,最后消瘦骨立,衰竭而死。病程长短不一,短则4~5天,长的可达70多天,一般为15~20天。  

  3、防治措施

  对疫场(或疫群)可采用以提纯副结核菌素变态反应为主要检疫手段,每年检疫4次,对出现明显症状的病羊以及细菌检查阳性羊应及时予以淘汰,并连续一周用5%的来苏儿对圈舍进行全面喷洒消毒,空圈1年后再引入健康羊。

  非疫区(场)应加强饲养管理和卫生措施,及时清除圈舍粪便,定期采用消毒液对饲槽、圈舍以及周围环境进行严格消毒。引进种羊应隔离检疫,无病才能入群。

  

  编辑:刘莉

  审核专家:梁茂文  副研究员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