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南极跨出的每一步,可能是人类的第一步,自己的最后一步科普中国-我是科学家 2018-08-30 |
2017年11月8日,唐立梅和另外100多位科考队成员登上“雪龙”号,从上海出发,开始了为期5个多月的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成为我国第一位兼具大洋深潜和极地科考两项经历的女科学家。开设在船上的中国南极大学、穿越魔鬼西风带时的严重晕船、进入冰区之后的艰难破冰……本期演讲中,唐立梅将讲述南极科考的亲身经历和故事。
以下为唐立梅演讲实录:
我三个多月前刚从南极回来,在南极度过了165天,这期间,经历了一些好玩又辛苦的事。
比如,四次穿越魔鬼西风带,在南纬45度到60度,风浪特别大。船晃来晃去——在游乐园坐海盗船,下来可以吐,很快恢复,但我们当时被迫坐了一个星期的海盗船,非常痛苦,有一半人都倒下了,没法到餐厅吃饭。
还有企鹅,在大家的印象中,白白胖胖,非常可爱。然而后来我们到了企鹅岛,看到乌泱泱几万只鹅,叽叽喳喳,到处是粪便和尸体,臭气熏天,就什么好感都没有了。
还有,我从来没有想到过,有一天会在南极烧自己的大便。南极中山站的马桶是很特别的,可以干湿分离,然后大便要燃烧掉,回收带回国内,避免对南极造成污染。
为什么要去南极?
既然这么不容易,我们为什么还要去探索南极呢?
被白雪茫茫覆盖的南极。
从上图可以看到,南极是被白雪茫茫覆盖的非常大的一片陆地。
南极是地球上第七个大陆,也是人类最后到达的一个大陆。它的面积很大,差不多相当于一个半中国国土面积。其中,蕴藏了非常丰富的矿产资源,比如世界上最大的铁矿和煤矿。包围它的是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的南端,这三个海域组成的南大洋,汇集了全球的企鹅和磷虾。另外,生物的特殊性也很值得探索,比如,你可以想一想,南极有四条腿的动物吗?没有。
南极非常值得探索。目前已经有29个南极的协约国在那里建立了47个常年考察站,关于南极的资源和权益的争夺,也是国际上的一个重点。我们国家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南极科考。目前,我们在南极有4座常年考察站:中山站、泰山站、昆仑站和长城站。
破冰船“雪龙”船。
上图是我们唯一的破冰船“雪龙”船,它的载重是有2.2万吨,上下有九层,里面有各种设施,还有实验室。截至目前,它已经执行了34次南极考察和8次北极考察。现在,它正在北极执行第9次的北极考察。
去年,也就是2017年11月8号,我就是从上海码头出发,搭乘这个“雪龙”号,参加了第34次的中国南极考察。
刚才说过,穿越魔鬼西风带之后,非常痛苦。不过,进入南极圈马上就风平浪静,然后会看到大片的浮冰,它们有个专门的名字叫“荷叶冰”。
进入南极圈后,队员们看到的荷叶冰。
我们在南极做什么?
我们这次在南极,有两个任务。
首先,我们要在南极的海域做各方面的科学考察。船上有不同领域的科学家,比如生物学家和海洋化学家。我是地球物理的岗位,主要负责探测这个南极海域的海底的地形地貌和深部地质构造。
除了做科考之外,我们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建中国的第五座南极考察站,并且向中山站补给卸货。
卸货时遇到了一个问题。我们的船停在离中山站38公里的地方就走不动了,因为当时的冰厚平均有2.5米了,非常厚,而“雪龙”船的破冰能力是1.1米,然后吭哧吭哧就破不动了。
那怎么办呢,怎么向这个中山站卸货呢?
用直升机。我们船上有两辆直升机,会把货物运到南极中山站,用直升机给中山站卸货。
用直升机给中山站卸货。
我们是去年11月份去,今年4月份回来,这期间相当于南极的夏季,会有极昼,24小时太阳不落,非常方便作业。
我们4月份回来之后,南极会慢慢进入极夜,有两个月的时间完全黑暗,一点光亮都没有。很多人要在那里孤独寂寞冷地度过漫长的冬季,所以要给他们足够的补给。
向中山站补给完毕之后,我们就进入了恩格斯堡岛,我们中国的第五座常年考察站就建在这里。在向恩格斯堡岛进行建筑物资运输的同时,我也在岛上进行了两天的野外地质考察。
我们是怎么到这个岛上去呢?也是靠直升机,把我们早上8点钟运到这个岛上。
唐立梅在恩格斯堡岛上。
我会找一些新鲜的断面,去采集一些新鲜的岩石样品。
南极的岩石并不是可以随便采集的,我是去年唯一一个可以合法采集岩石样品的科学家。事先设计好采样点,采集了几十公斤样品之后,实在背不动了就放在一个平坦的地方,插上一面红旗,等直升机来接我们的时候再取。
晚上8点多,我们会及时赶到约定好的苹果屋前会合。所谓“苹果屋”,就是一个绿色的结实的帐篷,也是一个国际避难所,任何国际科考队员经过这里的时候都可以暂时去里面休息。你可能会问,不是不是24小时太阳不落吗,你可以持续考察呀?这是因为,晚上8、9点的时候会有下降风,温度会急剧下降,虽然穿了很重的企鹅服也无法御寒。
队员们在苹果屋前会合。
很多地方,往往看不到一个人类的脚印,但有很多企鹅的痕迹。我们开玩笑说,南极本没有路,走的企鹅多了,也便成了路。
岩石的意义
这些岩石样品用来干什么呢?
岩石其实是来自于地球深部的一个探针,蕴藏很丰富的地球深部的信息,可以用来讨论这个(我们打算建科考站的)恩格斯堡岛以及南极大陆的构造演化历史。
在这南极大陆 这些岩石它大约是5亿年前形成的。在那个时候,南极大陆其实也经历了分分合合,“合久必分、 分久必合”的超大陆的裂解与聚合的过程,所以这些岩石样本,是可以用来讨论南极大陆的构造演化。
队员们在恩格斯堡岛进行地质勘测。
上图就是我们的科考队员在进行一些地质的勘测,可以看到地上有“风吹雪”,风把雪吹起来,岛上的风非常大,环境非常恶劣。
不知道大家看过《南极之恋》没有,赵又廷扮演的角色掉到冰裂缝里面又成功地自救了,但如果在现实中,你掉到了冰裂缝里面,可能三分钟就失温了,很难再救回来。
2017年,我们已经成功了进行了第五个科考站的初步建设,也举行了奠基仪式。
有的科考队员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我们在南极跨出的每一步,可能是人类的第一步,也可能是自己的最后一步。
唐立梅演讲现场。
责任编辑:王超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