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弗雷泽·斯托达特:想成为学术大师,就要做好准备打破规则

科普中国网 2018-09-18

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西北大学教授詹姆斯·弗雷泽·斯托达特

  在科技变革和创新的大背景下,对于人才培养应该有着怎样的思考? 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西北大学教授詹姆斯·弗雷泽·斯托达特在9月17日举办的中国科技峰会——科普高峰论坛上表示,要想在学术上有所成就,就要勇于提问、勇于探索,同时做好准备打破规则。

  以下为詹姆斯·弗雷泽·斯托达特演讲全文:

  感谢大家参加今天的会议,同时也给我这个机会来给大家做报告,我非常荣幸。

  今天我讲的是通过创新做到研究卓越,当然是要做自己的事情。首先介绍一下自己的背景,我来自一个非常小的国家,并不像在座的各位来自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有这样13亿人口。我来自苏格兰,人口只有550万,我是1942年出生的,在这个农场上面长大。这是从我的卧室看过去的情况,这是我父亲当时养的一条狗,这是我的父母亲,他们是非常支持我的,当我上学的时候给了我很多的支持,那个时候的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电。可以看到我是家庭唯一的孩子,他们是非常支持我上学,同时牺牲了自己的很多时间,我非常喜欢自由奔跑,喜欢玩耍,我也会发明游戏等等。

  我高中的学校是在爱丁堡,左边这张图可以看我是黑头发的年轻人,那所学校的教师非常好,可以看到这家学校有很好的教学传统。那个时候是非常侧重体育,同时我们也总是组织军训,我学拉丁语、法语、英语一些语言,历史、地理,当然还有化学、哲学。在我高中快要结束的时候,我那个时候差不多18岁去了爱丁堡大学上学,一直学完得到学士学位。

  这里讲正题,什么叫卓越的定义?卓越可以被定义为一种状态或者一种质量,它是非常卓越的、优秀的,同时它是杰出的。还有另外一种定义,可以是一种行为、行动或者是特征,它是非常的优秀,超过其他人的。他是由研发后面结果的幅度来进行定义的,这讲的要么是一种发明,要么是一种创造或者是一种科学性以及技术性。

  这里我简化一下,把情况来告诉大家一下。我把它叫做关于研发的双重特点,一个叫做增量研究,我们可以看到首先是有概念性的框架。第二个叫做转化性的研究,讲的是关于长期的挑战,这是基于长远的挑战来做的,同时包括假设和理论也包括实践,这非常重要。比如,我们可以看到渐进式或者增量性的研究,变革性的研究讲的是革命性的,这是我的学术生涯的前半部分,早期在我获得了博士学位之后主要是做渐进式的研发。

  这里来给大家解释一下,我的博士研究,主要是做化学反应的研究。这是来自苏丹关于多糖方面的研究。我这里要讲的要点,后来我没有最终再干下去。

  当我离开爱丁堡时,去了加拿大,当时是1962年,它说你不管去了什么地方去做什么工作,你首先要找到一个大的问题,那个时候我并不太懂他讲的大问题是什么,后来我跨过了大西洋去到了加拿大,后来在加拿大加入了皇后大学当中的研究团队。我是站在背后,站在主要的领导者的右边。我去后就到了图书馆,加入了美国化学协会。图上所显示的是一名重要的科学家,后来在生涯的晚期在杜邦科学实验室工作,他发表了一篇论文,这里可以看到差不多由不同的化学元素所构成一系列一连串的物质,可以做到像钾一样的结果。

  这是一个论文,这是美国的化学学会所发布的文章,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看到产量是非常高的。通过获得的组合可能会产生出很多的材料,198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是来自洛杉矶大学,后来这两位也成为非常著名的超级化学家。

  刚才我已经讲过,一开始我在英国的一所大学做研究,那段时间非常有意思,我做了一些工作。这些是化学的结构,当中可以看到有一些炭精的化学物结构,它可以产生像铵一样的物质。这是我两个女儿在海滩上面的情况,这是在爱丁堡拍的,这是她们在沙滩上面用沙来进行建造城堡。你们可以看到这张照片,她们站在我做的像钾的化学结构图案上面,另外可以看到是像碳化氢的结构。

  1979年我在化学杂志上发表了我的论文,这里有两点想讲一下,这是1975年诺奖化学奖的获奖者。他说化学在所有的自然科学当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不仅仅讲的是关于来自大自然的材料,同时非常有意思的把来自大自然的材料进行合成产生更多的物质。因为化学是非常有意思,还有建模都是非常的有意思。化学家合成的工作在他的成就或者结果要比其他的一些行业人士所获得的结果来的更加的重要,很多人都把自己叫做化学家。

  我们也做了一系列的研究,比如说,碳水化合物的研究,后来在1975年碰到了一位著名的科学家。他对我的研究是非常支持,邀请我在1978年去美国洛杉矶大学待上三个月,同时他也安排了英国的一家科学机构给我支持,通过他们提供的支持,我们获得了很好的成果。

  我们进入了更深层次的研究,这是一段非常好的三年期的经历,也锻炼了我的一些管理技能,不光是研究能力。我想回到我一开始的幻灯片,增量研究是渐进、演进式的,化学的研究是革命性的。在ICI我主要进行的是增量型渐进式的研究。我现在想给大家讲一下,因为没有时间讲太多东西,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有一段音乐和视频,我想大家应该喜欢。

  非常简单的讲一下分子的研究情况,马上放一段视频,我们先看一下图表。这里看了一下分子的识别,我们界定了一些图表,还运用了一些分子识别的技术,然后进行合成。而且我们在分析机械设计与合成领域做出了贡献,我们也是用一些热能、电能,比如说从1到4进行数值的控制,叫Roys控制,大家可以看一下。

  (视频)

  其中的中国男孩还在现场,请站起来,非常有才华的一位年轻人。两种研究的不同之处在哪里?就是在于它给你的自由度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你选择话题的程度不一样,我这里边引用了一下赫尔莫特·施瓦斯(音)的话,他说介绍性的研究给年轻人有机会来进行探索新的领域,而且掌握未来年轻人的热情是最可靠的资产。信任别人的原则不是说信任一个监控系统,而是说要信任人本人,信任人,而非系统,这一条已经经过了实践检验。施瓦斯(音)是《论无用知识》的作者,同时我们知道一个大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复制而是为了扩大,不是为了简化而是为了理解,不是为了反应和服务我们所生活的世界,而是能够通过一种探索和创造于不同与地球的其他世界上的内容,从而来丰富我们地球世界。

  什么是创意?这里面有核心的信息。有创意的人不是为了做工作去挣钱,而是要抓住机会做喜欢的事。在很多方面能够结合很多的内容来实现很多新的想法,首先是好玩,其次是严肃的。在竞争的环境当中,我们还要找到娱乐喜欢的一面,以及伟大的信息中心和商业中心总是像磁铁一样吸引着那些雄心勃勃的人。他们想在文化留下自己的一些印迹,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创造力很少,是某个时刻的产物。应该说,创意更多的时候是一生的结果,就像我们在视频里所看到的,我们进行的研究产生了转化性的效果,它不是一夜之间产生的,需要很多年的努力。有创造力的人通常被迫发明他一生都要从事的工作,而有创造的人没有职业,他们创造职业。所以如果你要去一所大学的话要注重招募,招聘和职业,国际上的招募和职业机会应当是处于学术领导人的议程首要地位。

  第二是资助机构。尤其是年轻人对人们的慷慨资助,有非常新的想法,他们是资助的考虑标准,越能冒险越能带来极大的回报,尤其是涉及到真正突破性的创新,之前我们的教授也有谈到过。我95%的论文都是严肃的研究,并且反映了我们的兴趣。

  可以看一下对于一个广泛的角度来说,科学进步是来自自由知识分子的自由研究产生出来的,他们从事于他们自我选择的科目、学科,而且根据社会大学一位诺贝尔奖得主的教授,可以说在他的职业生涯当中会与四个其他的得主有所接触或者受过影响。所以环境非常的重要,环境是会传染的。

  这里大家可以看到很多学术的大师,还有是1926年获得的诺奖,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我们应该注意科学的多样性,交流和融合以及要有开明的领导,还有必须具备组织上的灵活度,以及对于不断变化的当前世界进行响应,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就是能够做好准备打破规则,我如果没有打破规则今天不可能站在这里。我们的团队和6个大学有关,一家公司,两家初创公司,4个国家有关,中国、美国、澳大利亚、英国,50年不同的国家合作研究的历史,涉及到很多的人员,比如说500个研究生和博士后等等。我要强调科学是全球性的,没有国界。在中国因为我的团队也有25%到30%是来自中国的人们,可以说我们有15个是博士生,24个博士后,10个访问学者和5个实习生,7个来自行业,25个来自学术机构。如果我们看一下这幅地图的话能看到,有很多中国的,有些人来自美国。

  最后,做你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是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我引用的当中的一句话,要实现一种有意义的事情,科学家要知道喜欢什么,做什么,最终得到什么。有了这样的目标意味着你就能进行有意识的决策,并且能够鼓起足够的勇气,来实现对于当今科学有影响的目标。这也是我的老师曾经告诉我的一些道理真言。因为没有人之前可能提供满意的科学答案,所以才需要我们去探求。

  这里是2009年诺奖化学奖得主,这是有一句话我给引在这里,没有人整天做一些繁琐的日常的事情,就是为了获得非常快的能够发表成果。而是说,他们能用新的方法来推进解决新的问题,那些最有名的科学家,他甚至在研讨会上经常会问一些大家觉得习以为常小的事情。无知并不可怕,我们应该勇于去问问题,勇于去探索,勇于去寻找答案。

  最后,如果我还有一点时间讲的话,我们要如何能够追求一个成功的学术?我们要把教学生放在科研前面,要把学生放在自己前面。要让学生成为研究的所有人,要支持学生跟他们同甘共苦,并且还要关注那些未受关注的领域,并且还要在研究当中关注研究的进展、科研的前沿。并且我们要能够看到发现意义所在,而且能够对研究进行管理。我们要能够充分的利用最佳的实践体现在我们的写作当中,我们应该在演示当中、说话当中树立非常高的标准,不管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表达。我们应该勇如骏马不回头,像蜜蜂一样孜孜以求。邓肯·霍尔丹之前也提到了专注的重要性,一旦有这样的态度你就能扎下心来埋头苦干,能够向整个科学界发出好的信息。

  总的来说,要敬人如己,要尊重那些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他进行尊重,尊重别人像尊重自己一样。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地球村里面,要尊重每个人,要支持你身边的人,要把坏的事情变成好的事情。因为成功的秘密需要这样一个尊重精神。

  我最后一页幻灯片,根据巴菲特的观点,怎么样就能酷了?酷一点要说谢谢!错的时候要道歉。准时到场,要对陌生人友好,并且要仔细地聆听不受打断,而且要承认你是错的。追求你的梦想,要成为一个导师要不断地学习并且给别人做出建议。非常荣幸今天能够在此发言。谢谢大家!

  (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发言人审阅)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