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前沿 天文 自然 生命 人文 健康 心理 人物 解惑 军事 探索
jwj.jpg
886803908198168589.jpg

不能等到落叶才归根——追记黄大年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2017-05-25     

  黄大年(左二)带领科研团队成员研究问题(2010年11月22日摄)。新华社发

  1982年1月15日,黄大年在给同学的毕业赠言中写道:“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新华社发

  “竭尽全力、鞠躬尽瘁、不计得失。从海漂到海归,得益于国家强大的后盾。只要大家努力坚持,一定能实现强国梦……从青春无悔、中年无怨到老年无憾。”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黄大年从英国回国后,在微信朋友圈中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黄大年曾在英国剑桥ARKeX航空地球物理公司任高级研究员12年,长期从事海洋和航空快速移动平台高精度地球微重力和磁力场探测技术工作,是国际航空地球物理研究领域的著名科学家,也是世界上该领域研究的领航者。他的回国,曾在国内外引发很大反响。

  今年1月8日,黄大年因病去世,一颗璀璨的明星悄然陨落。之前手术那天,他曾挽起袖子乐观地安慰前来探望他的亲戚朋友,仿佛接受死亡考验的不是他本人。与他共事的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黄忠民说:“黄大年的离世,是地质界、国防系统的重大损失。”

  “和祖国从来没有分开过”

  1958年,黄大年出生在广西南宁市。高中毕业后,他加入了地质队,1977年考入长春地质学院,1992年赴英攻读博士学位,1996年回国后不久又到英国从事研究。

  随着研究能力的提升,黄大年参与了一些国家的科研项目,同时也了解到我国发掘海洋经济的需求。

  深感国家安全的责任,黄大年萌发了回国的想法,而父亲的教诲更让他难以忘记。黄大年曾对人说起与父亲的诀别。那时,他在大西洋深处与美国某公司开展技术攻关,辗转接到父亲最后一个电话:“儿子,你是有祖国的人!”

  “回家,一定要回家。”回国的念头瞬间占据了他的脑海。2009年,收到吉林大学寄给他的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即“千人计划”有关材料时,黄大年认为回国的时机成熟了。

  黄大年后来回忆说,妻子在英国开了两个很挣钱的诊所,剑桥大学边有长满花草的别墅,回国意味着放弃在英国的优渥生活,“诊所的药堆满了车库,车扔在了停车场,什么都不管了,必须立刻走”。

  回国后的第六天,黄大年便与吉林大学签下了全职教授合同。他在微信朋友圈写道:“在各国人才强强碰撞的群雄逐鹿中,几乎从未败过!有理由相信,回归到具备雄厚实力的母校,我也一定能实现壮校情,强国梦。”

  黄大年常说:“叶落可以归根,但作为高端科技人员,在果实累累的时候,带着经验、技术、想法和追求回来更有价值,更能实现报国梦想。”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师王郁涵不止一次听黄大年说过,他和祖国从来没有分开过,只要祖国需要,就义无反顾。

  黄忠民说,黄大年离开国内时间较长,对国内的科研方式、办事程序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他凭着为国争光的信念,克服了一切困难,“这些仅是小的不适,在高科技领域国外的封锁则让他处处受制”。

  黄大年的助手于平教授说:“国外的设备很贵,但最怕的是他们不卖给我们。为了突破技术封锁,黄老师带领我们自己制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仪器装备,从零开始。”

  不把落后的时间补回来,就不可能真正轻松。黄大年全身心扑在工作上,他的学生们背后送给他一个外号——“拼命黄郎”。地探学院所在的地质宫大楼每晚10点关门,可黄大年却经常在办公室里工作到凌晨两三点才离开。有时出差回来,他就直接赶回办公室准备第二天的工作。

  地球深部隐藏着多少秘密?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可以使地球变得“透明”。这一项目是黄大年的核心课题。有关部委同志这样评价黄大年:“他只向我们讲这个项目的重大意义,从不提项目需要多少经费。”

  5年间,有关部门投入经费,以吉林大学为中心,黄大年为首席科学家,汇聚了400多名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优秀科技人员,取得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固定翼无人机航磁探测系统工程样机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无人机大面积探测技术空白;无缆自定位地震勘探系统工程样机研制突破关键技术,为开展大面积地震勘探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坚实基础;成功研制出万米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样机“地壳一号”,为实施我国超深井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提供了强有力技术支持……

  “最看重教师的身份”

  黄大年的办公室在地质宫5楼,靠近窗户的一侧就是他的办公桌。办公桌上有一台电脑有两个显示器,桌前有两把椅子。“黄老师在给我们或者学生讲解问题时,经常一讲就是两三个小时,这样的设计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和探讨问题。”王郁涵说,挨墙还放着一个长方形大桌子,黄教授经常在这里带着大家开展头脑风暴。

  黄大年回国后对黄忠民说,他最想做的是通过现有的知识,带出一批像样的年轻人——在国际舞台上站得住脚,有话语权甚至掌握领先科技。黄大年说:“对这项工作我非常看重。研究之余,最愿意做的就是教书育人,也最看重教师的身份。”

  2010年,吉林大学鼓励博士生导师、资深教授、长江学者等名师无偿担任本科生班主任。黄忠民说:“当我问黄大年教授是否愿意担任‘李四光试验班’的班主任时,他说‘我非常愿意’。”

  当上班主任后,黄大年给班上的24名同学每人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他说:“信息时代就要用现代化的信息搜索手段,追求先进的理念必须从细节开始。”他还走进学生宿舍,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帮学生设计学习计划和发展方向。

  黄大年用各种办法让学生接触世界前沿技术。他为吉林大学引进世界上技术最前沿的地球物理综合分析软件平台。剑桥与斯坦福大学的参观访问学者在看过这套软件后十分震惊,因为这两所世界顶级的学府都没有引进如此先进的软件。黄大年在国外的专家朋友只要来到中国,他都会邀请他们来与学生近距离交流。通过与这些优秀人才的接触,学生们的眼界变得更开阔,也更加自信了。

  “在黄大年看来,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块璞玉,只要因材施教都能成才。”助手于平说,在为学生设计研究方向时,黄大年都要以学生的前途和国家的发展为重,而不仅从他个人的项目考虑。

  陈延礼作为博士后科研人员加入黄大年的研究团队,黄大年与他谈了3个多小时,了解他的科研情况和研究兴趣,并为他规划了新的科研方向——水下移动平台探测技术与装备。后来,黄大年还资助他参加高级别的海工装备与颠覆技术研修班,进行关键技术积累。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副校长、中科院院士施一公这样评价黄大年:“他是最单纯的忠心赤胆的海归科学家,单纯到为了祖国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倾注全部精力。他是一代人的楷模,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是460万留学生的楷模,他的精神感染激励的是一个领域、一批学子、一代人”。

  在吉林大学档案馆,可以找到黄大年当年写的入党申请书:“人的生命相对历史的长河不过是短暂的一现,随波逐流只能是枉自一生,若能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历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这一信念,伴随着黄大年短暂却精彩的人生。(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李己平 通讯员 李新艳)

[责任编辑:王超]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