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先林:“另类”院士的平凡生活

科技日报 2017-06-16 作者:刘莉

  刘先林院士与河南理工大学联合开发的数码航摄仪进入了试验阶段。实验场所设在学校远离城区的新校区。

  测量学院的学生们蜂拥而至,想要一睹院士的风采。他们问院长郭增长“哪位是刘院士?”

  “我旁边的这位就是。”

  看着衣着简朴、正拿工具开仪器箱的老人,学生们愣了神。几天来,和他们一起在学生食堂排队吃饭,晚上住在实验楼里的“老头儿”,居然就是我国航测领域的著名院士,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刘先林。

  一个月后,试验结束,郭增长在学校的BBS上看到了一句跟贴最多的话:“这才是真正的大师。”学生们给了这位看起来有些“另类”的院士最高的评价。

  与科研上的精益求精不同,刘先林对生活条件要求极低。朴素的生活再加上有些不修边幅,常被人误认为是司机或工人师傅。

  办公室的椅子是用了30多年已经掉皮的老木椅,还戏称“坐得太舒服不能出成果”;滑盖手机坏了,用透明胶布粘上照用,还能给同事快速发出“长篇小说”似的短消息;自己拿锥子在皮鞋帮上打一圈眼儿,在冬天里也能让脚透透气。他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科研上,国际上航测仪器又有什么新动向,我们自己的仪器还能做什么改进,这才是他最关心的事,对于形式上的东西他不太在乎,对于别人异样的眼神也从不以为然。

  单位很多老同事都记得刘先林的一个“典型形象”:朴素的衣着,骑着一辆他自己改造的三轮车。测绘研究院院长张继贤曾经听国家测绘局一位领导跟他讲起一件事:一天到研究院,车子快到门口时,看见前面一个白发老头,一边裤腿高一边裤腿低,蹬着辆三轮车,正好挡在小车前面走,到了研究院门口一下子拐了进去。领导心想,研究院也是个严肃的研究单位,怎么收破烂儿的都能随便进?走到里面一看,原来是刘先林。

  这辆车他骑了很多年,上班下班,去香山锻炼,去牛街买牛肉,甚至出去办事,都骑这辆车,有时他拉着爱人,有时爱人拉着他。后来当了全国人大代表,党代表,院士,外出工作越来越多。为了工作方便,他自己买了一辆捷达车。由于总是边开车边想问题,时常会出点小事故。没过几年,那辆捷达车破敝不堪,修车费比买新的还贵。院领导考虑到他是院士,还兼着多种身份,科研工作繁重不说,还经常要处理各种事务,想给他配辆新车,再配司机,他都一一谢绝,“我做研究工作,上班下班都没有准点,司机同志也得跟着等。”

  再后来,架不住大家劝说,他干脆自己换了一辆皇冠车。于是人们有时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一辆皇冠车路边停下,一个满头白发理得短短的、戴着厚厚的眼镜片的老头儿,匆匆忙忙从车里下来,在路边摊买了两样青菜,又小跑着回到车上,驾车离开。

  刘先林很少参加各种评审会,推辞了大量与本专业、与科研关系不大的活动。但促进学科发展、有助于人才培养的事,他却十分积极。他同时担任首师大、山东科大、河南理工三所大学的名誉教授。

  三所学校每年给刘先林的报酬加起来有30多万元,但他几年来分文不取,全部通过各种途径给学校用作科研和培养研究生经费,“我只拿通过科研成果挣来的钱”。同时他费了很大心思,尽量多为这些学校做实事。“既然兼职,就不能只挂个虚名”。每周都抽出时间与首师大遥感学院实验室的学生们讨论课题项目的研究进展,为师生的科研课题提出方向性的建议,鼓励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勇于创新。刘先林敏捷的思路、前瞻的建议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研究生参与讨论,项目讨论地点也从小会议室改到大会议室。由于他的帮助与指导,几所大学测绘学科水平都大大提高。

  “我们这一代人是承上启下的过桥板、铺路石,一定要虚心学习老一辈航测专家的经验,带好年轻一代科技工作者。”刘先林没有秘书,与他在一个办公室工作了34年的高工“老周”是他多年的助手。他常听到刘先林这样说,也总看到他满腔热情地把自己的科学知识、积累的经验教训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人。

  几年前,老周到了退休的年龄,刘先林又把他返聘回公司工作。几十年的合作,他们从没红过脸,老周也从没见过刘先林在工作上和别人闹矛盾。每搞一个项目,他总能够把不同专业成员的知识和专业特长发挥到极致,最后得出一个最佳方案。他根据各成员的特长,合理安排科研任务,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他的领导下,公司每年出色完成各项科研任务,并为开拓技术市场做了大量工作,收到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公司里许多职工都跟随他工作了20多年。老周说,这并不是因为待遇有多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刘先林的人格魅力。“在这里,除了工作,我们没有别的压力”。

  从1989年四维远见公司成立到今天,公司员工没有一个跳槽的。公司里几乎每个同事都能讲出几件刘先林的“热心事”,他总能给身边的每个人带去浓浓的暖意。同事邱懿和刘先林住一栋楼,平时下班如果碰到他,他都会主动地邀请邱懿上车,顺路带一程。2003年,邱懿家也买了车,可是她丈夫几年前考了驾照后一直没摸过车,面对新车紧张得怎么也不敢开。刘先林知道了,主动请缨:你想学的话我每天带你上下班。那几天他自己不开车,专当陪练,前后带了一个星期。之后没几天,这位“新司机”收到刘先林送来的一张“开车指南”,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他的开车经验。“我已经找公司的几位同事看过了,他们说没问题。你就照这个做肯定很快就会”。

  公司有个年轻同志要去伊朗开展业务,主要是做解析测图仪的宣传,这需要向伊朗方面讲解事先准备的PPT文件。但这个同志英语发音不是很好,刘先林就把PPT打印出来,在每天下班以后,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帮助这名同志纠正发音,前后连续教了一个星期。

  “老刘”、“老爷子”,同事和学生眼里的刘院士是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老人,被问题难住时,歪着脑袋在电脑前坐上一天;出差高兴时提着鞋子,在沙滩上高高跳起。他就这样自在地生活着,不论是不是院士。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技日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