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院士柯俊:钢铁人生 孳孳百年

光明网 2017-08-09 作者:李平沙

  我国著名材料物理学家、科学技术史家和教育家柯俊院士百岁华诞座谈会在北京科技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14位院士、以及北京科技大学教师、柯先生家属及学生代表等百余人到场,共贺柯俊先生百岁华诞。

1.jpg

  6月23日上午,柯俊院士百岁华诞座谈会现场

  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刘晓峰在致辞中回顾了柯俊先生在金属物理、科学技术史、工程教育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以及当年亲自聆听柯先生讲课的情景,称赞先生不仅学术造诣深厚、为人高风亮节,而且胸怀天下、关心国事,不顾年岁已高仍关心我国的科技和教育事业,不愧为学界泰斗、一代宗师。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两院院士路甬祥为柯俊院士题词:“创新求实大师风范,爱国奉献学界楷模”。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徐匡迪为柯俊院士题词:“春风化雨,桃李芬芳”。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在贺信中高度评价了柯俊先生的学术成就,赞扬先生的高贵品德,感谢先生对我国科技和教育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

  据介绍,柯俊先生于1917年6月23日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祖籍浙江省黄岩县(今台州市);193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并获学士学位;1948年获英国伯明翰大学自然哲学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今称“院士”)。

  柯俊先生先后担任英国伯明翰大学终身讲师、北京钢铁学院教授、物理化学系主任和副院长、北京科技大学校长顾问等职。20世纪50年代创立了中国第一个金属物理专业,参与创办了第一个冶金物理化学专业,培养了大批理工结合的优秀专业人才;70年代以后又创办了科学技术史专业。这几个学科后来都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在柯俊先生几十年从事合金中相变的研究,在钢中首次发现了贝茵体切变机制,是贝茵体切变理论的创始人。20世纪50年代首次观察到钢中马氏体形成时基体的形变和对原子簇马氏体长大的阻碍作用;80年代系统研究铁镍钒碳钢中原子簇因导致蝶状马氏体形成,发展了马氏体相变动力学,并指导开展微量硼在钢中作用机制的研究。他领导并亲自参与中国冶金史的研究,阐明中国生铁技术的发明与发展对人类文明的作用,取得突破性进展。90年代推动全国工程教育改革并在北京科技大学建立“大材料”试点班,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

  会上,由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共同编撰的《柯俊画传》举行了首发式。

  会议最后举行了“柯俊教育基金”成立揭牌仪式。“柯俊教育基金”由柯俊个人捐资10万元,北京科技大学出资200万元作为启动基金,并募集社会资金,旨在奖励材料科学与工程、科学技术史两个学科具有创新精神、做出国际一流水平科研成就的学者。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光明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