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泽山:60年“冷板凳”成就中国“火药王”

科普时报 2018-01-08 作者:沈家聪 简思梦

  △王泽山院士(右)在实验室。朱志飞 摄

  2017年1月8日,在北京召开的2016年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教授王泽山凭借其在火炸药领域的杰出成就,斩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这是他第三次摘获国家最高科技大奖的桂冠,成就了他“三冠王”的荣誉,实现了在科学界的“帽子戏法”。时至今日,他已经在火炸药这个“冷板凳”上心甘情愿坐了60多年,秉持着“一辈子只做好一件事”的信念,让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几百年的火药技术再次跻身世界前列,被誉为“中国火药王”。

  用一个甲子坐热“冷板凳”

  1935年王泽山出生于吉林省吉林市。那时的东北三省并不平静,年幼的他在战争中度过了自己的童年。而作为启蒙老师的父亲不断在他耳畔提醒的那句“你是中国人,我们的国家是中国”却早已深深地镌刻在他的脑海中,经久不衰,历久弥新。特殊的成长环境,让他萌发了学习军工,献身国防的念头。有国才有家,国防力量的壮大,成为他矢志不渝的追求。

  19岁那年,王泽山放弃了去苏联留学的机会,只身前往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并选择了当时最冷门的专业——火炸药。“大家不去考虑这些比较边角的专业,但我想既然是设立的重要专业,国家需要的,都需要人去做。”王泽山如是说。也是在此时,他许下了“一辈子只做好一件事”的承诺,从此悠悠岁月,他心无旁骛地扎根于火炸药领域,用一个多甲子的时光,将火炸药专业这个“冷板凳”坐热,以一己之力挽火炸药专业这座大厦于“倾颓”之中,让中国不仅拥有了自己的火炸药研制体系,也在世界火炸药领域拥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创新是要比别人多想一步

  “我在选题或者什么的,必须把它本质找到,追求本质再发散思维的时候,就考虑多学科,同时也要针对某些规范,对固定固有思路,你要敢于冲击,必须有突破这种框框的能力,要突破某些界限,你要跟着这样做,你就不会有创造。” 王泽山院士十分重视创新能力,不喜欢走别人走过的路。

  无论是改变国际上传统处理废弃火炸药的方法,发展废弃火炸药再利用的理论和技术,还是突破世界军事研究中含能材料的低温感技术的窠臼,另辟蹊径攻克含能材料低温感技术的难题,抑或是顶着风险闯入国家历时多年,耗费巨资都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雷区”——远程射与模块发射装药技术领域,研发出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全等式模块装药技术,都展现了王泽山非凡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在他看来,创新就是比别人多想一步,不止于既得,不餍于既有,不囿于既成;创新就是解决别人没解决的问题,不限于跟踪模仿,不落于俗套窠臼;创新就是在“为什么与怎么做” 的思考中,形成新的概念,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会上,王泽山院士作为党代表发表了《科学研究要突出自主创新》的讲话。他指出:“做一件事,就得有新的出路,出新的成果,不走模仿跟踪的路子。”他还说道:“那么多的科研经费,假如我们做的工作是重复人家的,那就是浪费国家资产,浪费时间,浪费精力。所以我们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地突破,不断地孕育有价值的成果,哪怕花费大量的心血和漫长的时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人得以成就自身价值的源泉,敢于打破常规,走别人没走过的路,做别人未做过的事,才有做出一番事业的可能。

  科研需要专注的求本精神

  “一生只做好一件事”是王泽山教授自勉的誓词,也是他一直以来不断践行着的诺言。大学的学习经历使他明白,“每个人的思考和行动都有一个可以掌控或管辖的范围,一旦超出范围就会力不从心,失去调控的能力。”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身的能力,规范自己的行为。鉴于此,他把个人的奋斗目标、课题选题、课题研究过程甚至日常活动都和“能力与范围”联系起来,从而确定目标,做成有效的工作。

  也正因如此,在他大学选专业时,虽然对海、空军专业也抱有热忱,但最终还是选择了火炸药专业,也是当年唯一一个自愿学火炸药的学生。“在研究领域,老师能取得这么突出的成就,和他的专注、懂得舍弃有关”。他的学生介绍道,在过去62年的时间里,他只研究“装药设计”这一个领域。曾有一段时间,他同时研究含能材料设计与装药设计两个方向,后终因牵扯精力太多而放弃了材料设计。后来他的主要成就也是来自于装药设计领域。浮躁之气是当今社会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王泽山教授不耽于功名,不急于事工,懂得舍取,专注一件事并把它做好,就已足够。

  专注之外,王泽山一直坚持将读书要更接近其本质,理解其内涵,掌握其要领的“求本”思维带入到研究实践中,并不断地运用和完善。在他看来,“求本”要有执着精神,科学研究需要坚定的意志,那种在学术方向上摇摆不定,在一些看似新奇和有价值的观点中游离的人,都缺乏执着的科学精神,都难以摆脱业绩平平的结局。此外,“求本”也需要“拓展”,离不开发散思考。科研人员应该把推理与拓宽作为“求本”的后续工作,把点上的成果拓展为面上成果,进行“拓展”式的转化。

  作为我国装药技术界的领头人,王泽山十分注重将科研成果反哺人才培养,及时将最新成果引入课堂、融入教材、形成专著。刚参加工作不久的王泽山“白手起家”,从基础原理和理论体系建构开始,潜心搭建起了我国火炸药专业的“四梁八柱”。火炸药专业从“家徒四壁”走到如今引领世界前沿的地位,王泽山的潜心研究功不可没。没有这数十年如一日的默默付出,不断坚持,就难以重现火炸药作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辉煌。

  迄今为止,王泽山院士共倡导组织了全国3个研究所、4个工厂和高校的有关专业,创建了火炸药学科分支架构,培养了数百位火炸药研究人才,形成了我国装药系统工程的研究格局。作为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20多年来,他带领科研团队完成课题82个,培养了博士生100多名,其中很多人已成为科研的中间力量。

  因为热爱,所以专注;因为专注,所以专业。当初王泽山院士踏上军工报国之路时许下的“一辈子只做好一件事”的承诺,得到了最好的践行。他这种“冷板凳”一坐数十年如一日的魄力是我们难以企及的,而这能将“冷板凳”坐热的能力,更是值得我们效仿的。当然,最热门的不一定就是最好的。我们要根据自身的“能力与范围”,恰当取舍。要明白创新的重要性,注重突破思维定式,打破常规,追求“本质”;践行工匠精神,以饱满的精神和极高的热忱投入工作和生活,力求完美,不留遗憾。

  (作者:沈家聪 简思梦 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科协、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感谢重庆市科协《大学科普》编辑部提供支持)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时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