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5期 中科院院士施一公:科技强国 从我做起 001期 任新民:我一生只干了航天这一件事 002期 杨振宁、姚期智:科学界“大神”级人物回归 003期 吴文俊:自称“笨人”的数学“大玩家” 004期 黄大年:生命,为祖国澎湃! 005期 刘先林:“把地球搬回家”的“网红”院士 006期 申泮文:“一辈子甘当教书匠”的院士 007期 陈学俊:热能工程学的开拓者 008期 柯俊:“贝茵体先生”的钢铁人生
作为一位优秀的科研人,必须具备三条要素:一要注意工作时间的付出,刻苦努力做研究;二要善于思考,具有批判性思维,敢于怀疑权威;三要有脾气,要有那一份执着和坚持。施一公作为著名的结构生物学家,是中国科学院、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美国国家科学院的“三合一院士”。他在世界上第一次解析了“剪接体”结构,成为最震动世界的突破之一;在抑制肿瘤因子和治疗老年痴呆症药物研究方面,也具有让世界震惊的研究成果。
2008年2月,已成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终身讲席教授的施一公,毅然辞职回到母校清华大学,在海外华人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研究室主任、国际知名神经科学家鲁白说:“他是海外华人归国的典范和榜样。”
2008年初,施一公放弃美国优厚的生活待遇和科研条件,全职回清华大学工作。“作出回国的决定,只用了一个晚上。很多人认为我疯了。”施一公说,中国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改进,从科教体制到大学教学和科研水平,相对于美国一流大学还有相当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