糙米燕麦能让血管里的钙沉淀?北京青年报 2017-02-22 |
◎范志红(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
吃全谷物杂粮有利于健康是很多朋友都了解的营养常识,但最近有个朋友向我诉说了她关于杂粮的困惑。因为健康科普里常说吃全谷杂粮对糖尿病有好处,所以这位朋友平时会让有糖尿病的母亲在准备主食时注意粗细搭配,经常是白米白面一半,再配一半的糙米燕麦小米之类的杂粮。
但前几天,这位朋友却被妈妈埋怨了。“有一天,妈妈大声喊我过去看电视,说电视养生节目里的医生讲,糙米和麦片含磷很高,不能经常吃,一天吃超过2-3两的粗粮,就会导致血管里的钙沉淀。你想想啊,人的血管里如果有沉淀,那不就堵了吗?多危险啊!妈妈连声埋怨我害她呢。看了电视以后,她再也不肯吃粗粮了。”这位朋友又委屈又疑惑地问我,这是真的吗?
我听了以后啼笑皆非,“血管里的钙沉淀”是个什么概念?这可不像是学医的人嘴里说出来的话。再说,杂粮是膳食中磷含量最高的食物吗?吃二三两杂粮就会让我们体内的磷元素超过最高限值吗?恐怕稍微对食物成分有点了解的人,都不会相信这些说法。
含磷食物非常广泛
其实,磷的来源极为广泛。凡是含有蛋白质的食物几乎都是磷元素的好来源,比如海鲜、鱼类、肉类、蛋类。在植物性食品当中,磷除了和蛋白质在一起,还有一个存在形式是植酸,所以像坚果和豆类也都含有不少磷。
全谷类食物之所以得到关注,并不是因为它的磷含量最多。实际上,按干物质中的磷含量来比较,它们远远比不上鱼肉海鲜类食物。但是和精白米、精白面相比,全谷食物中的磷含量要明显高一些,而这却成为了某些节目、某些文章经常揪住不放的所谓“污点”。
事实上,鱼肉海鲜食物的磷含量远远超过它们。比如,精白米中的磷含量大约是100毫克/100克,黑色糙米(谷物中含磷较高的)中的磷含量是256毫克/100克,而海米鱼干之类的磷含量都超过500毫克。所以,如果吃含磷的食物真的那么可怕,肉蛋鱼虾海鲜也都不能吃了。
日常饮食中的磷很难超标
按照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每日磷摄入量适宜值是720毫克,高限是3500毫克。也就是说,磷是一种人体代谢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人体对它的耐受能力很强。按研究证据显示,每日磷摄入量达不到720毫克则有可能缺乏,而超过3500毫克则可能带来危害。
糙米、小米、燕麦等全谷杂粮和白米相比,平均每百克多100毫克磷。每天大概吃300克主食,如果百分之百吃杂粮,会多出300克磷来;如果按欧美国家的推荐,吃一半全谷杂粮,那么会多出150克的磷;如果按我国膳食指南推荐,每天吃50-150克全谷杂粮,那么会多出50-150克的磷。这样吃,真会带来磷超标吗?
还是让我们来算一算,一份比较丰富的饮食中究竟会含有多少的磷?
这样一份很丰富的饮食,共计摄入磷1630毫克,距离3500毫克的最高限制量还很远呢。所摄入的磷含量既不至于导致高血磷,也不会妨碍到钙吸收,或是明显增加尿钙的排泄量。
当然了,如果是那种大鱼大肉的膳食,像是一餐吃掉一斤涮羊肉,下一餐再吃掉一斤烤鱼,再喝两三杯可乐,那么摄入的磷含量的确是有超标的危险。至于什么磷在血管里沉淀下来之类的事情,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
值得一提的是,可乐是一种高磷饮料。它的酸味来源是大量磷酸,而不是柠檬酸,磷含量远高于其他饮料。即便是“零热量”的无糖可乐,照样含有大量磷酸。所以,如果真害怕磷的话,这种饮料最好也不要喝了。
正常饮食不会导致高血磷
实际上,健康人吃各类天然食物组成的正常饮食,几乎不会出现高血磷的情况。除非这个人本身有钙磷代谢紊乱,维生素D严重过量,或者肾功能不全等问题,才容易出现高血磷的情况。
当然,到了肾功能出问题的时候,日常饮食需要注意的就不只是某一个食物成分了。根据病情不同,很多成分都要控制,不只是磷,氨基酸、钠、钾、钙等都需要限量食用。
其实,健康人的主食中吃一半全谷杂粮,是多个国家营养学者的共同推荐意见,它的好处也已经被无数人的饮食体验所验证,包括预防肥胖、控制血糖、控制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预防肠癌等。
所以,何必要相信一些非营养专业人员的说法,把自己当病人一样,去遵守各种所谓的禁忌呢?还是好好享受五谷杂粮带来的健康好处吧。
主食:150克干的糙米燕麦(大部分老年人吃全谷杂粮还达不到150克),食用后约获得300-400毫克磷。150克精白大米大约含有150毫克磷。
鱼肉蛋和豆制品:100克瘦肉约含有200毫克磷。1个鸡蛋约含有200毫克磷。100克带鱼(纯肉去掉刺)约含有300毫克磷。100克老豆腐约含有150毫克磷。
坚果:20克坚果仁约含有50毫克磷。
水果和蔬菜:水果是低蛋白质低磷食品,300克水果约含30毫克磷。500克蔬菜约含150毫克磷。
责任编辑:李阳阳
上一篇:大米含砷 还能不能给孩子吃米粉?
下一篇:清热利咽西洋菜罗汉果扇骨汤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