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年糕、煨年糕,做这些“年味儿”都有讲究

科普中国-乐享健康 2017-12-27

  每到冬季,建德人都有做年糕、吃年糕的习惯,尤其是元旦前后,打年糕的人更多,每家每户后厨都有今年新做的年糕。过年了,家家户户捣鼓年糕迎新春,豆腐小炒年糕、酱油直笃年糕、白菜泡饭年糕、油炸条片年糕……整个小村子年糕味十足,左邻右舍处处洋溢着欢乐的笑脸。

  打年糕,不到火候不成糕

  最近几年,手工打年糕已经被机打渐渐取代了,但是在建德的一些农村里仍然有一些村民会聚在一起手工打年糕。他们打年糕用的大米一般是本地种植的优良大米,“除了要挑选优良的大米,还要掌握好浸泡大米的时间,浸泡的时间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长,一般两天即可。”有着十多年打年糕经验的唐奶奶说。浸泡好的米放到竹筐里进行清洗,然后用粉碎机将大米进行粉碎。接下来就是蒸粉了,蒸粉的时候不能盖盖子,这样蒸汽才能完全挥发出来。

  蒸熟之后就是打年糕了,打年糕是门学问,也是一门技术活,不到火候难成糕。打得不好不仅不好吃,而且容易开裂。打糕的目的就是为了能让米粉可以很实地黏在一起,为了让年糕更“结实”。打年糕一般由两个人组成,一个人挥动手中的木槌进行捶打,另外一个则负责翻动年糕,使年糕受力均匀,这样打出来的年糕才会有较劲,不粘牙。

  据悉,以前村里打年糕是一件头大的喜事。光是看打年糕的就里三层、外三层围满了人。看着热腾腾的米粉出具年糕的模型,大家迫不及待地掰一小块,蘸着白糖,可以先来尝个鲜。

  煨年糕,小时候的味道

  打年糕的人越来越少了,但是很多80后、90后回忆起小时候煨年糕的味道,仍然是记忆犹新。小时候,年味儿特别重。如果能煨上几块年糕,那滋味可好了。

  “我们小时候冬天经常煨年糕,准备一根年糕,然后直接扔到灶台底下的碳堆里,煨上十几分钟,那香味,堪比烤番薯啊!馋得我直流口水,虽然外表有点脏兮兮但抢着吃。”吴先生说:“这煨年糕也是有讲究的,用粗壮的柴火棍烧成的碳煨出来的年糕才够劲道,年糕的表皮会迅速皱起来起一个大泡,大泡裂了以后就得马上翻面,必须要眼疾手快,不然就容易焦。这样煨起来的年糕,通体金黄油亮,外酥里嫩,口感软糯,味道好极了。现在想起那个小时候的那个味道,我依然怀念。”

  吴先生回忆道,煨好的年糕,拿起来把灰掉,然后掰两半,满满的米香味就会溢出来,令人回味无穷。

  年糕虽美味,但不宜多食

  近几年,消费者对年糕的需求越来越大,传统手工艺逐渐被机械生产所替代,现在大家吃的年糕基本上都是加工作坊里生产的。年糕虽然美味,但有关专家也给出了建议,年糕黏性比较大,是一种不容易消化的食品,不可以多食。如果吃太多的话,会影响胃部消化,容易引发烧胃、反酸等症状。

  年糕是春节传统的贺岁食品,但也是高热量食品,会增加身体脂肪,病患者和老人不宜多食,如果吃了太多的年糕,可以适当减少其他食物的摄入,并且配合适量的运动。 (谢小凤)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乐享健康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