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觉该朝哪个方向?床在哪个位置最健康?

环球网 2017-06-06

  天下第一补原来就是这件事——能眠者可长寿

  我国医学历来重视睡眠养生,认为“眠食二者为养生之要务”,“能眠者,能食,能长生”。清朝李渔《笠翁文集》中有云:“养生之诀,当以睡眠居先。睡能还精、养气、健脾益胃、壮骨强筋。”

  美国有两位学者,对7000人进行了长达5年半的研究,认为有7种原因可影响人的寿命,其中重要的一项是睡眠。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经过睡眠可以重新积聚起能量,把一天活动所消耗的能量补偿回来,为次日活动储备新的能量。

  良好的睡眠能消除全身疲劳,使脑神经、内分泌、物质代谢、心血管活动、消化功能、呼吸功能等能得到休整,促使身体组织生长发育和自我修补,增强免疫功能,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这对养生至关重要。

  子时入睡最养阴

  建议在每晚亥时(9点~11点)休息,子时(11点~1点)入睡。中医认为阴气盛则寐(入眠),阳气盛则寤(醒来)。而子时是阳气最弱、阴气最盛之时,此时睡觉,最能养阴,睡眠质量也最佳。

  早晨最好5点起床,有助于生发阳气。如果前一晚睡晚了,早5点前也要起,可以在白天增加一个午睡。

  那个姿势睡最健康?

  01人们睡觉时应该采用头朝北,脚朝南的朝向。磁场具有吸引铁、钴、镍的性质,而人体内又含有铁、钴、镍三种元素,(特别是人体血液的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红细胞里的血红蛋白含有大量的铁元素,)采用头朝北,采用头北脚南的朝向可顺应地磁力线,能够减少地球磁场对人体的干扰。

  02向右侧卧睡、轻微弯曲身体是睡觉的最佳睡姿。右侧卧可以减轻对人们心脏的压力有利于血液的搏出(人的心脏在左边),还可以增加胃、肝等脏器的供血流量,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和人体的新陈代谢。

  03睡觉的一些禁忌:不能在入睡前饮茶,茶有提神的功效,会让人不能够快速进入睡眠,还可能会导致失眠。

  04不能配带饰物入睡,会让身体受到束缚不易进入自然睡眠状态,会影响人类的正常生物钟。

  床头不能朝正西

  床头朝西,睡久的人会出现什么反应?

  1、眼圈慢慢地发黑:因为在休息过程中,没有很好地补充体力,您的体力肯定没有办法满足您的消耗,慢慢地,这症状就显示在您的眼睛上。

  2、脾气越来越急,夫妻间吵架的次数慢慢地增多:同睡在一张床上的夫妻肯定受到同等待遇,一起睡眠不足,时间久了,肝火肯定会相对旺些。肝火旺了自然地脾气就会暴躁。

  3、小孩个子长的慢。调查显示,睡眠充足,睡眠质量好的孩子比较容易长高。同样道理,相同的休息时间,孩子在休息过程中还要拿出一部分的体力来抵消地球自转带来的惯性。自然地,孩子得到的体力补充肯定会比同龄的孩子少,孩子在同龄人中肯定会相对比较矮。

  4、经常做噩梦,梦见和别人打架、吵架、被人追杀等等。当您很累的时候,您脾气没有发泄出来憋在心里的时候,这种症状就更明显。这和您床头朝正西有关系,其实这是您的身体给您暗示,您所补充的体能开始不够您的正常消耗,您的体质开始变差了。

  5、早晨起床发现很多蚊子状的东西在眼前飞来飞去,这是您睡眠严重不足,开始引起身体某部位的一些病变了。

  是不是所有的人床头都不能朝西睡?

  不是,如果您是个慢性子的人,您因为慢性子导致做事效率低下,不妨试试朝正西睡一段时间。当然,为了您的身体,请不要长期睡。另一种情况,当你觉得自己有一种与世无争的想法时,您可以床头朝正西睡,您就会有一种危机感。

  睡前三宜有助睡眠

  1、睡前散步

  睡前不要进行紧张的脑力劳动,避免剧烈的运动或体力劳动。取而代之的应该是在户外散步,尽量减少主观上的刺激。

  2、睡前足浴

  睡前烫脚,胜服安眠药。睡前用温水洗脚15-20分钟,使脚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使人易入睡乡,经常泡脚可以达到治疗肾虚的作用哦。

  3、睡前刷牙

  睡前刷牙洗脸是必要的,但还要养成用温水洗脚的习惯,这能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有利于很快入眠。

  睡眠三忌

  1、忌饱食

  晚饭不要过晚,也不应吃得过饱,七八成饱即可。调料不宜用得过重,应该吃些容易消化的清淡食物,注意多食蔬菜和一定比例的杂粮,保持大便通畅。睡前不要吃东西,以免加重胃肠负担,日常养生保健最忌吃太多。

  2、忌娱乐过度

  性格易于兴奋的男人,睡前不宜进行激动人心的讲话,不宜看动人心弦的书刊,不宜观看使人久久不能忘怀的电影或戏剧。睡前不宜看场面激烈的影视剧和球赛,勿谈怀旧伤感或令人恐惧的事情。

  3、忌抽烟饮茶喝咖啡

  晚上不宜吸烟、不宜饮用浓茶或咖啡等刺激性饮料,也不要喝过多的饮料或流汁。烟、茶和咖啡等会刺激大脑,使大脑不易进入抑制状态。而饮服过多流汁会导致小便次增加,不利于再次入睡。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环球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