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花巨额经费打捞“南海一号”沉船?科普中国网 2016-12-22 |
导语
2007年12月22日,一艘南宋沉船(被命名为“南海一号”)从广东阳江附近的海底被整体打捞出水。这艘古船沉没在水深23米的海底,上面覆盖着一两米厚的淤泥。这次打捞采用的方法是整体打捞:连船带泥装在钢制的沉箱里整个捞上来,总重量超过4000吨。一周以后,“南海一号”被搬进了阳江海陵岛上专门为它建造的“水晶宫”里,一边开放陈列,一边继续发掘。这样的打捞发掘,费用昂贵:光打捞就要花费1亿元以上,建“水晶宫”又要1亿多元。为了一艘沉船花那么多钱,值得吗?
这就要从20多年前“南海一号”的发现说起。这艘沉船是在1987年被发现的,同时打捞出一批珍贵文物。由于经费和技术条件的限制,直到2001年才进行制图调查,2002年又打捞出文物4000多件。原来,“南海一号”是800年前的大型远洋货船,船长30米、宽近10米,载重量近800吨。发现时甲板已经腐烂,但是船身其他部分尚保存完好,船体的木质仍然坚硬如新,是迄今发现的最大、也是保存最好的宋代沉船,对了解中国古代造船工艺、航海技术都有极其珍贵的价值。船载货物以瓷器和铁器为主,初步估计有6万至8万件之多,其中包括价值连城的国宝级文物。对于这项国宝的发现,采用整体打捞、室内发掘的新技术,来保证船身和物品的有效发掘和保存,是完全值得的。
“南海一号”的发掘,也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提供了无法估量的宝贵资料。中国古代的国际贸易航线在秦汉时期已经出现,唐宋年间更为繁荣,宋代时中国的航海技术在国际上遥遥领先。隋唐年间海上运送的主要是丝绸,到了宋元时期,瓷器渐渐成为主要的出口货物,“南海一号”就是见证。
国际海底考古学历史表明,古代大型沉船常常是古文物的宝库。比如1982年打捞起的英国“玛丽·罗斯号”军舰是在1545年沉没的,从中发现的2.6万多件文物里不但有航运和军事用品,还包括医疗、木匠、宗教的用品和乐器等,对于了解英国都铎王朝的文化与生活,具有极大的历史价值。可以预计,“南海一号”也将揭示“海上丝绸之路”的细节,为重建800年前南宋的面貌,做出无价的贡献。
责任编辑:lijia
上一篇:鲜艳的圣诞红,是真花瓣还是假花瓣
下一篇:为什么“冷在三九”“热在三伏”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