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核电站“退役”是个棘手的问题科普中国网 2017-02-05 |
作者:吴沅
关键词:核电站“退役”
1994年2月5日,中国第一座大型核电站——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投入商业运行。到今天,这个核电站已经安全运营了23年了。虽然说它“退役”还早,但专家们早已经在研究它的“退役”问题了。为什么核电站的“退役”要提前这么长时间研究呢?
1982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西平波特核电站停止运行,正式“退役”。根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已有约120座核电站关闭,2011年发生严重核泄漏事故的日本福岛核电站也将步此后尘。
一般来说,一座核电站的寿命约30年,核电站老化了怎么办,确实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建造一个核电站需花费几十亿美元,而核电站要“退役”,还需要投入一大笔费用,估计需数亿到十几亿美元。更令人关注的是,退役的核电站是否会有残留的核辐射等问题。据统计,拆除一个100万千瓦的核电站,将产生约1800立方米被放射性物质污染的混凝土和钢材,这些废料如果以4米的厚度堆起来,足以覆盖一个橄榄球场。虽然这些废料的放射性不像核废料那么强,但由于数量庞大,因此不可等闲视之。
一般来说,核电站的退役要进行解体、去污、放射性测定、解体物的再利用几个环节。
解体时需要对钢结构件切割,对混凝土结构件破碎。切割一般采用电弧切割、气体切割或激光切割等方法。这项工作要求远程操作性好,这是因为反应堆容器的堆内结构物核辐射强度很高,必须采用远程操作,以免危及工作人员的健康。
去污的主要对象是金属与混凝土。金属去污是要去除进入金属表面薄层中的钴-60等放射性物质,把解体物质的放射性降低到清洁水平。去污的方法有化学、机械和电化学方法。对金属的去污在解体前后均要实施。
放射性测定就是对解体物上残留的放射性进行测定。
解体物的再利用,是指核电站退役后的大量解体物中,有不少材料和构件是可以有效利用的,其中有部分是无放射性残留的,有部分放射性浓度较低或极低的固体废物在经过适当处理后,完全可以再加利用。例如,对极低放射性金属,可与一般回收的金属同样对待和再利用;对带有微量放射性的金属,可在去污、熔融后,用作屏蔽材料等。
核电站的退役常采取三种形式:一是核电站停止运行后立即拆除,并清除反应堆的放射性物质;二是将反应堆封存几十年,待其放射性自然衰减后再拆除;三是在反应堆外建造一个混凝土外壳,将反应堆长期罩起来。
责任编辑:lijia
上一篇:什么是“顶级车”
下一篇:为什么潜艇可以自由沉浮?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