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种航天员“行走”方式你知道吗?

科普中国 2018-02-07

        

  作者:庞之浩

  1984年2月7日,美国航天员从 “挑战者号 ”航天飞机中飞出后,首次解开系绳在太空行走了170米。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航天员在太空梭如何行走的!

  太空行走是出舱活动的通俗说法,指航天员离开载人航天器,进入开放的太空进行活动。航天员在轨道上安装大型设备、进行科学实验、释放卫星、检查和维修航天器,都要通过太空行走来进行。美国人曾经通过太空行走修复了“天空实验室”“太阳峰年”卫星和“哈勃”太空望远镜。苏联航天员则通过太空行走修复过“礼炮号”空间站,组装并维修了“和平号”空间站。“国际空间站”也是通过航天员进行多次出舱活动,在轨组装完成的。

  那航天员在太空是如何“行走”的呢?航天员进行太空行走主要有两种方式:脐带式和自由式。采用脐带式进行太空行走,航天员基本是在用手抓住航天器外面的扶手进行挪动,更像是在“爬”,或者是在“飘”。而用自由式太空行走的航天员,则更像是在太空中“飞”。航天员在月球等其他天体上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也是一种太空行走,这才更像在“走”。

  顾名思义,脐带式太空行走就是航天员通过一根“脐带”与航天器相连,进行出舱活动。航天员所需要的氧气、压力、电源和通信等都是通过“脐带”由航天器提供的。为了避免缠绕,“脐带”长度一般不超过5米。所以,航天员只能在航天器附近活动。

  采用自由式太空行走,航天员通过背负的载人机动装置可以在太空自由飞行。载人机动装置就像一个背包,由压缩氮气箱、供气系统、喷气推力器、电子控制设备、温度控制装置和蓄电池等组成。它以高压氮气作为飞行动力,使航天员可以到距离航天器100米远的地方活动。航天员可以通过载人机动装置左右机械手臂上的控制器,控制高压氮气从安装在不同部位的喷管喷出,从而控制飞行姿态和速度。

  关键词:自由式太空行走 脐带式太空行走

版权所有少年儿童出版社,鼓励任何不用于商业性质的传播 

责任编辑:杨茗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