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建设大量的PM2.5监测站点科普中国网 2018-10-17 |
作者:施润和
2013年10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首次指认大气污染产生的PM2.5对人类致癌。说起PM2.5,我们现在就来谈谈为什么要建设大量的PM2.5监测站点!
PM2.5即细颗粒物,其标准最早是在20世纪末开始使用的,原本是用于对工业排放进行监测的一个指标。由于PM2.5与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密切相关,所以它很快就成为世界各国空气质量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
PM2.5颗粒粒径小、质量轻,能长时间滞留空气中,并随气流发生水平和垂直运动。地基监测是获取PM2.5浓度信息的主要手段,通过定点监测站点的精密仪器,可以快速、准确获得PM2.5在不同时刻的浓度数值。由于PM2.5很容易受到地形、气象要素、污染源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具有复杂的时空分布特征,尤其是在城市里,不同的城市功能分区,不同的道路机动车流量,不同的工业布局和部门设置都具有不同的污染物排放特点。因此,单独的地基监测站点对于PM2.5的监测来说,其测量数据只能代表该监测点PM2.5的情况。这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更有效和更实际的,是要及时了解整个区域范围内PM2.5的空间分布状况。
因此,为了对危害健康的PM2.5进行有效监测,需要建设一批散布在不同位置的地面监测站点,编织成一张 “大网”,及时掌握PM2.5的空间分布情况,并对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及时预警和干预。近年来,卫星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领域。卫星在遥远的太空俯瞰大地,可以获得更大覆盖范围的大气、水体和陆地环境信息。通过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开展PM2.5的监测,再加上散布在各地的大量地基监测站点提供的基础数据,PM2.5就算再“隐蔽”,再“飘忽”,也逃不过现代科技的天罗地网。
关键词:空气污染 PM2.5
版权所有少年儿童出版社,鼓励任何不用于商业性质的传播
责任编辑:王超
上一篇:木星上有哪些靓丽的风景?
下一篇:为什么引力会导致空间弯曲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