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个中国医学传播智库成立 助推“健康中国”事业科普中国-乐享健康 2017-09-01 |
人民网上海8月31日电 今天,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主办的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医学科普专委会换届会议举办。本次会议公布了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第七届医学科普专委会(以下简称专委会)成员名单,并决定专委会将联合中华医学会科普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普分会、人民网、《健康时报》、中国网医疗频道、达医晓护全媒体医学科普品牌、健康界传媒等学术团体与媒体成立国内首个中国医学传播智库(以下简称该智库),该智库将集中国内权威医学家、科普作家和媒体人,共同干预、引导我国的健康科普工作,以期形成新的医学传播学术理论。
中国医学传播智库揭牌仪式(主办方供图)
专委会新任主任委员、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急诊部主任王韬介绍,该智库主要致力于以下几方面工作:
1、定期推出中国医院科普公益排行榜,建设从医院到社会的追踪式医学科普模式和健康干预体系。
2、制定中国医学传播评价指南,从科学性、普及性、通俗性、传播性等多个方位客观地评价健康资讯和健康传播平台(涵盖自媒体),形成鼓励和退出机制,正面引导健康传播领域的优胜劣汰。
3、开启中国公民健康科学素质调查活动,评价健康科普工作的实际效果。
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桂永浩在会议中致辞(主办方供图)
据悉,国家2016年颁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已为健康事业指明方向,而如何规范健康传播市场,以实际行动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从治病为中心转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则成了相关领域的重大课题,医学科普便是推动人民健康的重要抓手。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公布的《中国网民科普需求探索行为报告(2016年度)》显示,健康与医疗是科普需求的首要内容,在所有科普需求中的占比高达53%,可见医学科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专委会新任常务副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主任董健介绍,“目前健康传播领域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专业医护人员在传播主体中的缺位、传播平台数量众多但内容良莠不齐、健康科普效果缺乏评价机制等,因此如何实现医学科普的学术化、传播规则的标准化、效果评价的科学化是主流医护人员、科研人员和媒体人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也是创办该智库的源动力。”
会议现场(主办方供图)
此外,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表示,“该智库的成立有利于呼唤临床医护人员关口前移,为‘健康中国’事业助推,前景可期。”
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桂永浩、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杨建荣、《健康时报》总编辑孟宪励和人民网副总裁宋丽云共同为该智库揭牌。
责任编辑:王超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