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电信诈骗 重塑社会信任

河北共产党员网 2016-04-27

  2015年,全国电信诈骗发案59.9万起,被骗走222亿元,这两个数字触目惊心。骗子下了哪些套子?钻了哪些空子?我们该怎样识别,如何预防?从今天起,央视新闻将推出系列调查报道《起底电信诈骗》,为您逐一掀开六大骗术的底牌。(央视新闻)

  对于诈骗,老百姓并不陌生,但是电信诈骗的出现,尤其是打着“公检法”名号进行诈骗的行为却让“防骗”变得难上加难。因电信诈骗而上当受骗最终倾家荡产的例子不胜枚举,严重影响了社会的信任度,因此,必须加大整治力度,重塑社会信任。

  从诈骗的形式看,令人真假难辨。借由“公检法”之名实施诈骗分子一开口就道出了受害人的姓名以及身份证号,而这正是让受害者对他所言产生信任的第一步。紧接着,他们杜撰出一个犯罪事实,恐吓受害人,与此同时还警告不许告诉他人,这都让受害人感到害怕。然后犯罪分子说出一个电话号码,并宣称是某某公安局的电话,渲染事件的严重气氛。最后,犯罪分子步步把受害人引到自己设置的圈套中,吃干榨尽。而在这个过程中,通过114查询的两通电话均为公安局号码。这着实让人恐慌,更让人不颤而栗的是,我们的个人信息是什么时候流出去的呢?而又是谁泄露了老百姓的个人信息?这些问题,都考验着大众对于信息安全的信任。

  那么,我们该如何破除诈骗的陷阱,让犯罪分子无法得逞呢?一方面,基于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不可以随便将个人信息提交到平台上,同时,国家也要加大对贩卖个人信息的整治力度,让犯罪分子买卖个人信息无渠道,最终使得个人信息无法买卖,这就在根源上降低了诈骗案件的发生率。我们深知,正是因为内心的恐惧和犯罪分子的威逼利诱,才使得受害人一步一步的走进犯罪分子的圈套,最终越陷越深,被骗越来越多。因此,另一方面,发觉上当后不要以个人之力解决这个问题,而要与家人共同面对,不能仅仅通过114平台查询号码就确认电话来源,毕竟现在利用科技想要隐藏号码或是变更号码并不难,而是要尽快与派出所、公安局联系,确认事件真伪,直接避免上当受骗。

  经由诈骗分子获取信任、威逼利诱进而恐吓并控制的受害人,不仅在经济上遭受巨大损失,还在心理上受到严重创伤。因而,打击诈骗活动特别是电信诈骗活动已是迫在眉睫。但是任何事都不是“毕其功于一役”的,只有对社会开展防诈骗的宣传教育以及被诈骗后的正确做法,让犯罪分子无机可乘,那么诈骗终究会销声匿迹,不再成为悬在“信任”头上的一把刀。

责任编辑:优优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河北共产党员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