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之后应该如何救助?中国中国网 2016-07-28 |
近日,中国气象局发布了高温黄色警报。据中央气象台报道,2015年7月14日白天,华北东部、黄淮大部、江淮中西部、江南大部、华南大部以及新疆的准噶尔、塔里木、吐鲁番盆地等地有35~37℃的高温天气,其中,北京、河北中南部、山东西北部、吐鲁番盆地、塔里木盆地东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可达38~40℃。[1]高温天气容易中暑,这已经成为常识。那么,一旦发现他人中暑,应该如何救助呢?
这要从中暑的机制说起。神经调控和体液调控组成了人体的调控系统,虽然二者有很多不同之处,但其目的是一样的——通过适当的调节,使人体的内环境保持稳定。这种稳定对于生存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细胞的各种代谢活动都是酶促生化反应,而酶是十分“娇气”的,对环境十分敏感,因此,细胞外液中需要有足够的营养物质、氧和水分,以及适宜的温度、离子浓度、酸碱度和渗透压等。
以体温调控为例,人体存在大量的温度感受器,当机体暴露在高温环境时,温度感受器将高温信号发送给体温调控中枢,体温调控机制就会启动,产生一系列适应性变化。比如降低发汗所需要的体温阈值,通过汗液蒸发降低体温;减少汗液中的钠盐含量,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扩张皮肤血管以增加散热等。当然,这种调控是有限度的,假如在室温过高(大于32℃)、湿度过大(大于60%)、通风较差的环境中长时间进行体力劳动,就有可能导致人体的体温调节失控,丢失过多的水、电解质,体温大幅上升,进而危及生命。
由此可见,发生中暑时,使患者摆脱不良环境有重要意义,其次应该积极补充水、电解质,以免引起内环境失衡。根据中暑的轻重,可以将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这三种。
患者在高温环境工作或生活一定时间后,出现口渴、乏力、多汗、头晕、眼花、耳鸣、头痛、恶心、胸闷、心悸、注意力不集中,体温正常或略高等症状,称之为先兆中暑。此时,应该立即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的环境,通常,口服淡盐水或含盐的清凉饮料,一般休息后即可恢复。先兆中暑患者若没有得到正确的施救方法,会导致病情加重,出现早期循环功能紊乱,如面色潮红或苍白、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恶心呕吐、大汗淋漓、皮肤湿冷、脉搏细数、血压偏低、心率加快、体温轻度升高等症状,提示轻症中暑。对于这种情况,除了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的环境,口服淡盐水或含盐的清凉饮料并休息之外,应该尽快就医,医生会对有循环功能紊乱或循环衰竭倾向者,从静脉补充5%葡萄糖盐水。若先兆和轻症中暑症状继续加重,则出现高热、痊孪、惊厥、休克、昏迷等症状,称之为重症中暑。根据表现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 热痉挛
高温环境下的强体力作业或运动,人体出汗后大量丢失水和盐分,仅补充水或低张液而补盐不足,造成低钠、低氯血症,导致骨髓肌痊孪伴疼痛。临床表现为以活动较多的四肢肌肉、腹部、背部肌肉的及痉挛和收缩疼痛,尤以腓肠肌痛为特征,常呈对称性和阵发性。患者意识清醒,一般体温正常。治疗方法主要为补充氧化纳,静脉滴注5%的葡萄糖盐水或生理盐水。
2. 热衰竭
常发生于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疾病患者,在热应激情况时因机体对热环境不适应而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外周血管扩张,因周围循环容量不足而发生虚脱。可表现为头晕、眩晕、头痛、恶心、呕吐、脸色苍白、皮肤温冷、大汗淋漓、呼吸增快、脉搏细数、心律失常、晕厥、肌痉挛、血压下降甚至休克。但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不明显,其中病情轻而短暂者也被称为热昏厥。对于此类患者,应该及时补足血容量,防止血压下降。可用5%葡萄糖盐水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可适当补充血浆。必要时监测中心静脉压指导补液,警惕其进一步发展为热射病。
3. 热射病
热射病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在高温、高湿或强烈的太阳照射环境中作业或运动数小时,或老年、体弱、有慢性疾病患者在高温和通风不良环境中持续数日,热应撤机制失代偿使人体中心体温骤升,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功能障碍。患者在全身乏力、出汗、头晕、头痛、恶心等早期症状的基础上,出现高热、无汗、神志障碍,体温高达40℃~42℃,甚至更高。可有皮肤干燥、灼热、语妄、昏迷、抽擂、呼吸急促、心动过速、瞳孔缩小、脑膜刺激征等症状表现,严重者出现休克、心力衰竭、脑水肿、肺水肿、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重型肝炎等症状。对于此类病人,应该迅速联系医院,送院就诊。医院会在降温、吸氧、补充电解质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全身对症治疗。
总之,预防重于治疗,对中暑来说,尤其如此,每个人都应该避免高温连续作业;对于老年人、产妇、肥胖人士、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等,因本身的气温调控能力较差,更应该警惕中暑。
责任编辑:李阳阳
上一篇:“蒸笼”模式开启!做好8件事
下一篇:三伏天必备“凉席使用指南”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