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

高温热浪也会危及人类的生命

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 2018-06-27

  每个人都受到过高温的影响,如果气温太高,则会让人类及动植物感到不适。如果空气温度超过35℃,被称为高温;如果气温达到37℃以上,则被酷暑。连续性的高温酷暑天气会给人类带来生理及心理上的不适感,严重的甚至会危及人类的生命安全。

  人类如何应对高温热浪

  人类生活在大气中,对于大气的温度有很高的要求,气温过冷或者过热都会影响到人类的生产、生活,甚至影响到人类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

  无论人类在任何环境中,都需要与环境进行热量交换,从而让人体内的热量与环境的热量保持平衡状态。因为人的体温是恒定的,皮肤的温度通常在32℃~33℃之间,如果气温超过了33℃,皮肤的散热功能就会受到影响。

  如果人在中暑时没有及时抢救,特别是严重的中暑,那么就有可能因此而丧命。

  高温热浪是夏季频发,并且范围广泛的一种气象灾害。人又是如何应对高温热浪的呢?

  2001年11月26日,国家教育局便宣布:从2003年开始,将每年高考的时间从7月的7、8、9日调整到6月的7、8、9日,就是为了避开高温给考生带来的影响。

  2006年8月27日,重庆市有15个区县气温都超过了40℃,重庆市教育局立刻出台紧急通知,宣布全市中小学的开学时间延后到9月5日。

  如果在高温天气下必须外出,那么就要做防晒措施,比如用雨伞或遮阳帽保护好头部,穿白色或浅色的衣物,这样不仅散热好,还能防毒日的直晒。另外,如果出汗量较大,要及时补充体内的盐分,常备一些防暑小药品,比如清凉油、人丹、薄荷油、十滴水等。

  高温热浪下的人群

那些被称为“火炉”的城市

  人们习惯将那些被高温热浪控制的城市称为“火炉”。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三大火炉城市”,分别是南京、武汉和重庆;后来又出现了“四大火炉城市”,分别是南京、武汉、重庆和南昌;再后来又出现了“五大火炉城市”,分别是长沙、上海、杭州、福州和济南。

  虽然“火炉城市”只是民间的说法,不过在气象学上也有类似的说法。气象学将35℃的高温天气称为“高温热浪”,这是一种灾害性的天气。如果用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的天数作为衡量一座城市的炎热程度,那么南京、重庆、武汉、南昌等城市确实“名列前茅”。根据有关数据显示,这几座城市的夏季,出现35℃以上高温日平均每年19.3天,而出现37℃高温日每年4.5天,再加上闷热无风,因此被人们称为“火炉城市”。

  为什么这些城市会在夏天出现高温热浪天气呢?

  原因就在于这些城市都处于长江沿岸,容易受到大气层副热带高压系统的影响,气温很高,空气里的水蒸气又难以凝结成云,阳光直射的时间较长。另外,由于这些城市都属于盆地式地形,并且受到长江水系的影响,因此容易出现高温热浪的天气。

  为了缓解城市夏季的持续性高温天气,人们也在努力建设绿化带,并且强力推广节能建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那些被称为“火炉”的城市也将告别炎热,迎来清凉的夏季。

  高温热浪笼罩的城市

城市热岛效应

  有的城市中气温明显高于郊区,从气象图上可以明显看到,郊区的气温变化不大,而城区却是一个高温区,就像突出海面的岛屿一样,因此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

  早在19世纪初叶,英国气候学家路克·霍德华便提出了“城市热岛效应”。

  随着现代城市的高速发展,“城市热岛效应”也越来越明显。尤其是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工业快速发展,交通也越来越拥堵,大气污染严重,而且城市中的建筑物大多为钢筋混凝土构成,热容量低,热传导率却很高,因此使得城市气温比郊区明显高出几摄氏度。在温度的空间分布上,有的城府就像一座“温暖”的岛屿。

  城市热岛效应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作者: 科学原理一点通

责任编辑:sun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