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睡不醒”很正常,但一年四季都这样可要注意了

人民网-科普中国 2016-12-14

  人民网北京12月14日电 冬天天气较冷,很多人钻在被窝里不愿起床,美其名曰“睡不醒的冬三月”。常言道,“春困秋乏夏打盹”,于是很多人把贪睡看成理所当然的事情。但这种一年四季都“睡不醒”的现象正常吗?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理事王光涛。

  “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是什么意思呢?

  王光涛介绍说,这句话其实是运用“取类比象”(中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思维方法,“取类”即把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经验集中起来,发现事物之间的相类性;“比象”即在对“类”有了认识之后,具体研究其中某一事物的特殊性)的手法,表达了人对睡眠的需求与自然相吻合的内涵,具体是指人对睡眠的生理需求量在不同季节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比如“夏打盹”指的是人在夏天对睡眠的生理需求量较小,“打盹”是一个比较形象的说法,其核心意义是指睡眠时间“短”;“睡不醒的冬三月”则是指人在冬天对睡眠的生理需求量较大,似乎总也“睡不醒”;人在春天和秋天则介于“打盹”与“睡不醒”之间,用“困”和“乏”来表示。

  据王光涛介绍,人在不同季节对睡眠需求的差异,从中医的角度讲,是“天人合一”的表现,随着季节更替,阳气和阴气相互转换,夏天阳气最旺,冬天阳气最弱,春秋则介于二者之间,四季中阳气的变化意味着人的阳气的变化,人在阳气较旺时对睡眠的生理需求量较小,在阳气较弱时对睡眠的生理需求量较大,因此便呈现出“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这样的状况。

  一年四季都“睡不醒”是因为什么?

  为什么有人会觉得自己一年四季都“睡不醒”呢?王光涛表示,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能会出现这种现象,比如在缺氧环境中,脑供血量和脑供氧量相对不足,人就容易犯困,但在正常情况下,如果人的作息规律,还觉得自己总“睡不醒”,就要考虑自己的健康是不是出了问题。

  此外,王光涛还表示,在正常情况下,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很多,比如室内温度、寝具的舒适程度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心理状态,比如压力较大、胡思乱想等都会影响睡眠质量,因此想要提高睡眠质量,最关键的是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实习生赵鹏)

  受访专家: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理事王光涛

责任编辑:zhengmh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人民网-科普中国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