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jpg

帕金森需避免长期精神紧张

新华网 2017-04-11

  原标题:帕金森病怎么防?专家建议避免长期精神紧张、合理膳食常运动

  今年4月11日是第21个世界帕金森日,主题是“关注帕金森,携手健康行”,倡导通过规范的综合治疗,显著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1997年4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确定每年的4月11日为“世界帕金森病日(World Parkinson's Disease Day )”。这一天是帕金森病的发现者——英国内科医生詹姆斯 帕金森博士的生日,许多国家都选择在4月11日这天举办帕金森病主题活动,包括知识讲座、专家义诊等。

  老龄化加剧帕金森发病率 患者有年轻化趋势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多在50-65岁开始发病,主要表现为患者动作缓慢,静止时手、头或嘴不自主震颤,肌肉僵直,身体失去了柔软性变得僵硬以及姿势平衡障碍等。症状多先从一侧肢体出现,逐步扩展至对侧或全身,疾病晚期患者僵卧在床,生活不能自理。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脑力劳动者帕金森病的患病率高于非脑力劳动者,推测发病可能与长期精神紧张、体力活动少和高脂饮食有关。研究发现,喝绿茶的人群中,帕金森病的发病率较低。所以,避免过度紧张、参加体育锻炼、合理膳食和适量饮茶,有助于预防或推迟帕金森病的发生。大部分帕金森病患者为散发病例,仅有不到10%的患者有家族史。帕金森病的病因目前还不清楚,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年龄老化、氧化应激等均可能参与PD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过程。

  随着世界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帕金森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全球现有570万帕金森病患者,我国患病人数约260万,居世界第一,每年还要增加10万新发病患者。

  65岁以上老年人帕金森病患病率1.7%,70岁以上患病率3-5%,是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中老年的第三杀手,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能力及生活质量。目前帕金森患者正趋于年轻化,青少年型帕金森病患者占总人数的10%。

  帕金森病尚不能根治 及早规范治疗可改善症状

  2017年是世界帕金森病被发现200年,是中国帕金森病诊疗40年,但是大众对帕金森病的了解程度依然非常低。公众对该病认识不足,认为颤动、走路不稳、动作慢和僵硬都是人老了以后的正常现象,造成帕金森病患者就诊率很低。

  帕金森病作为一种慢性、进展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帕金森病不能根治,但及早规范治疗可使症状改善,长久保持生活自理。

  2015年由中华医学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制订的《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三版)》正式发布,对规范和优化我国帕金森病的治疗行为和提高治疗效果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在该治疗领域又有了一些治疗理念的更新和治疗方法的进步,指南明确提出,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采取全面综合治疗,强调了“早诊断、早治疗”的用药原则。治疗方法和手段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运动疗法、心理疏导及照料护理等。药物治疗为首选,且是整个治疗过程中的主要治疗手段,手术治疗则是药物治疗的一种有效补充。

  帕金森病治疗不仅要缓解表面症状,患者的药物副反应(运动并发症)也要十分重视,开关现象是帕金森病患者长期应用左旋多巴类药物后出现的药效波动现象,服用左旋多巴类药物3~5年后,药物的局限性出现。除了开关现象,还有常见的剂末现象,药效维持时间越来越短,每次用药后期会出现帕金森病的症状恶化。此外,大多数患者还会出现异动现象,面部肌肉,颈、背和肢体都可出现舞蹈样或简单重复的不自主动作。研究表明,有30%至40%的帕金森病患者伴有抑郁症状,给家庭生活质量带来巨大影响,应该及时干预治疗。

  随着对帕金森病研究的深入,新的药物和技术不断出现,为解除患者痛苦带来了希望。目前,国际上运用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来治疗服药无效或并发症严重的帕金森病患者,这项手术1987年由一位法国神经外科医生采用并获成功。脑深部电刺激(DBS),俗称脑起搏器,通过植入大脑中的细微电极发射电脉冲刺激脑内核团,进而达到控制患者症状的目的,是国际上最先进的神经调控技术之一。近十年来,该技术在国内的发展也逐渐成熟,已成为帕金森病的首选外科疗法。帕金森疾病进展到一定程度,药物的疗效明显下降、副作用增加并出现严重异动症状时,可实施脑起搏器手术。

  近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徐评议教授牵头研发,在全国34家三甲医院率先投入试用的帕金森前驱期预测软件,可提前10年对帕金森前驱期进行可靠预测,这是2016年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的项目之一。患者确诊后若及时干预,发病时间可推迟5~10年。

  饮食调节和中药是帕金森氏病的辅助治疗方法。建议患者限制蛋白质的摄入,每天摄入大约 50克肉类,最好在晚餐安排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精瘦肉或鱼肉,不吃肥肉、荤油和动物内脏,多吃蚕豆等蔬菜、瓜果。为防止患者外伤,家庭护理建议:购买床边马桶,方便起夜;用防滑垫固定碗碟,进食更安全;浴室地面和浴缸内铺上防滑垫,淋浴时最好坐着洗;选择容易穿脱、前面开襟、带拉链的衣服,可在链扣上加个小环或小绳,便于拉动;尽量选用无需系鞋带的鞋子。(文/张国平 首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作者简介:

  张国平,同济大学医学院毕业,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医院疾病预防控制处处长,兼任中国医师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心理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神经病学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委员,北京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评审专家,北京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中华老年医学杂志》和《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编委。承担北京大学医学部预防医学系教学任务和北京市全科医生培训任务。主持开展有关脑血管病、帕金森病、痴呆、心理咨询等科研项目,在国家级医学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发表专业科普文章40余篇。参加并完成国家十五攻关课题2项、国家新药临床二期实验2项及首都临床特色课题1项。目前正联合组织开展1项国家863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责任编辑:zhengmh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新华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