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手足口病预防和治疗科普中国-乐享健康 2017-12-27 |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常见于婴幼儿和10岁以下的儿童,5岁以内的孩子是高发人群,成人和大年龄儿童也会被感染手足口病。
据统计,目前有二十多种肠道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在中国,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英文简称CV-A16)和肠道病毒71型(英文简称EV71)。虽然绝大多数手足口病患者会自然痊愈,但仍有极少数会发展为重症,大部分重症及死亡病例是由于EV71病毒引起的。
手足口病症状自查
手足口病有很强的传染性,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发病早期的表现类似普通的感冒,患者有发热、食欲减退、咽喉疼痛、浑身不适的症状。不同于普通感冒,手足口病患者在发烧1~2天后,口腔黏膜、舌和咽喉部会出现小而扁平的红色斑点,并逐渐发展为小疱疹,这些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这些小的红点和溃疡有时也会出现在患儿嘴唇及周围皮肤,导致患儿因为溃疡疼痛而不愿进食和喝水。低龄患儿的口水会增多,他们的手心和脚底,甚至膝盖、肘关节、臀部和肛门周围也会出现扁平的红色斑点,这些皮疹也会发展成小疱疹。
手足口病皮疹不会发痒,大多数患儿在一周内体温下降,皮疹逐渐消退。疱疹也会在3~5天内逐渐干燥结痂,并且脱痂后不留疤痕。
不是所有患者感染病毒后都会有以上发病症状,有些人可能一点症状都没有,这多见于成人。我们把这部分患者称为无症状带毒者或隐性感染者。需要注意的是,无症状带毒者仍可能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得了手足口病怎么办?
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毒感染疾病,有自限性的特点,不需要特殊治疗,使用抗生素无效,通常症状和体征会在7~10天内消失。手足口病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减轻症状,尽可能缓解患儿的不适感。可以使用泰诺或美林等退热镇痛药,为患儿降温,缓解疼痛。
因为口腔溃疡的疼痛和发热生病的不适感,宝宝会不愿意进食或喝水。这个时候家长要鼓励孩子多饮水或其他液体,可以通过频繁地小口啜吸以防止脱水。家长们还可以做如下尝试:
给宝宝吮吸棒冰或冰沙;
给宝宝吃冰激凌或果汁奶冻;
给宝宝喝冷的饮料,比如冷牛奶或冰水;
给宝宝吃流质食物;
给宝宝用温盐水漱口;
家长们需避免给孩子食用酸性的食物及饮料,苏打水也不可以喝,还要避免咸、辣或其他刺激性口味的食物。另外,不要刺破或挤压孩子手心和足底,或身体其他部位的水疱,让其自然干结。
手足口病传染性极强 可能会不止一次感染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病毒颗粒会潜伏在感染者的鼻腔和咽喉泌物里、水疱的疱液里、肠道和大便里。手足口病患儿在生病第一周传染性最强,病毒在症状消失数周以后仍可能存在于身体内一段时间。有研究发现,患者发病后4~6周,仍能从其大便中分离出CV-A16,而EV71则可能存在10周之久。
宝宝感染手足口病以后只是对引起此次感染的肠道病毒或柯萨奇病毒产生一定的免疫力,并不是对其他的相关病毒有抵抗力。不同病毒之间是没有交叉免疫作用的,所以患者有可能会不止一次感染手足口病,但是病毒的相似性会帮助免疫系统更快更好地在下一次感染的战役中取得胜利。
手足口病的极强传染性,让家长十分头疼。不少家长将手足口病和口蹄疫混淆,其实手足口病和口蹄疫没有关联,它们是由不同病毒引起的。口蹄疫一般不传染给人,通常感染猪、牛、羊等偶蹄类家畜。同时,动物也不会被人类的手足口病传染。
两种途径预防手足口病
目前可以通过接种疫苗和切断传播途径两种方法预防手足口病。
目前可以接种的手足口病疫苗是中国自主研发的EV71疫苗,这个疫苗主要预防EV71所引起的手足口病,但并不能预防其他病毒所引起的手足口病。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类型较多,很难在短期内研发出针对每一型病毒的疫苗,EV71型所引起的手足口病是相对最严重的。
EV71疫苗目前属于二类疫苗,是自费接种,接种对象为6个月到3岁的孩子,一共接种2次,间隔一个月。最好在1岁以前完成接种,以便早日获得保护性。
除了接种疫苗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以下预防措施来远离病毒,减少手足口病的发生。
勤洗手,家长要用肥皂和流动的水洗手,每次至少二十秒,特别是大小便或为孩子更换尿布前后,以及准备食物或进食以前。外出归家后也要注意洗手。
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成人也有可能感染手足口病病毒,因自身免疫力比儿童强,往往是无症状的隐性感染,所以更要注意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成为传染源。
消毒经常接触的物品表面和公共区域,比如餐桌、料理台、玩具和门把手等。
在手足口病流行的高峰期,尽量避免带宝宝去人流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隔离确诊的手足口病患者。避免密切接触已确诊的手足口病患儿(比如亲吻、拥抱、共用餐具和毛巾等),患儿应该隔离在家2周,并且等水疱干结时才能返校。
不要故意去挤破或戳破水疱,因为疱液具有传染性,挤破会有继发感染的风险。
注意:手足口病一般不危及生命,但如果出现头痛、颈项强直和背部疼痛,需要马上就医。(蒋本然)
本文由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医疗健康专委会主任委员王韬进行科学性把关。
“达医晓护”供稿
责任编辑:科普云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