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jpg

长在穷人家:寿命更短,性格更糟

环球科学 2017-01-17

  幼年时期的经济条件对人身心健康有着巨大的影响。

图片1.png

  2017年1月,一篇发表在《美国公共健康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上的文章得出了一个有些惊人的结论:在美国,富人比穷人多活九年半[1]。

  这篇文章并没有收集新的数据,只是对美国官方发布的预期寿命数据进行了“有创意”的分析。研究者将美国的各个州打散为3141个县,再将这些县按照平均家庭收入中值的高低重新归类,得到家庭收入依次降低的50个“假想州”。对这些假想州人口预期寿命的分析显示:收入越高的假想州里,人的寿命也就越长。在“最富假想州”,男性和女性的预期寿命分别为79.3岁和83岁,而“最穷假想州”的数据为69.8岁和75.9岁,相差大约九年半。

  数据残酷,但或许不难理解:经济条件与生活习惯密切相关,更直接决定了医疗条件的高低。举例来讲,根据2015年的调查结果,美国最富人口用于锻炼和健身的时间是最穷人口的两倍[2]。

图片2.png

  美国富人用于运动和锻炼的时间远高于穷人。图片来源:vox

  怎么办?努力挣钱?

  但是下面这个消息可能会让你再受一次打击:生在穷人家,即便最终凭借自身奋斗超越了原生家庭的经济水平,你依旧很可能会比富人家的孩子寿命更短、性格更糟。当然,更差的身体和性格很可能会从一开始就制约了你的发展潜力,让你难以脱离“可以遗传的贫困”。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和八十年代,被称为“白厅研究”的两次大规模前瞻性群体研究在英国展开[3]。白厅(Whitehall)是英国伦敦市内的一条街,它连接议会大厦和唐宁街。在这条街及其附近坐落着英国国防部、外交部、内政部、海军部等一系列政府机关,因此“白厅”也成为了英国行政部门的代称。

  第一次白厅研究始于1967年,对18,000名男性英国公民进行了为期10年的跟踪研究;第二次白厅研究始于1985年,分多个研究阶段并延续至今,第二次白厅研究的初始研究对象为10,308名英国公民,其中三分之一为女性。两次白厅研究的数据都显示:即便排除了吸烟情况、血压和血脂水平等因素的影响,生长于穷人家庭的孩子在成年以后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可能性也显著高于生长于更高收入水平家庭的人,成年后经济水平的提高无法完全抵消生长于低收入家庭对身体产生的负面影响。

  新西兰的一项涉及1000名儿童的长期研究也给出了类似的结果,研究者在研究对象26岁时对他们的身体状态进行了检测,发现无论他们在26岁时处于怎样的经济水平,他们的血液循环系统健康程度、药物成瘾状态、牙周健康情况等都与其幼年时期所处的经济环境直接相关。

  那么幼年时期的家庭经济水平究竟为什么会影响成年后的身体健康状态呢?关于这一问题,目前有两种假说[4]:

  第一种假说认为,在人生的幼年时期,多种器官仍在发育,如果此时的营养、卫生等状况不佳,可能会对胰腺、肾脏等器官的发育产生影响,进而从根本上影响成年后的健康状况。

  而第二种假说的提出者则注意到,当生活于不同经济水平家庭中的幼儿患普通感冒等“小病”时,他们从疾病中康复所需的时间没有明显差别,然而,贫困家庭儿童罹患这些小病的频率却显著高于中等收入和高等收入家庭的儿童。这种假说的支持者认为,反复经历“小病”,会对儿童的身体产生损耗,进而影响其成年后的身体状况。

图片3.png

  每天生活费低于2美元人口比例地图,2009年。来源:commons.wikimedia.org

  然而,成年后糟糕的身体状况可能还不是最糟的,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经过一项为期15年的研究发现:生长于贫困家庭,还会对成年后的心理健康产生多种不良影响[5]。这项研究成果发表于2016年12月的《美国科学院院刊》()。

  这项研究对341名美国籍白人进行了追踪研究,记录了他们在9岁和24岁时的多项心理健康数据,并将这些数据和9岁时家庭经济情况等多项信息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根据这项研究,童年时期所处的家庭经济水平至少会对下面4个方面的心理健康状况产生影响:

  首先,穷人家孩子成人后的短期记忆能力较差。考虑到短期记忆能力在语言能力等基本认知能力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贡献,这一能力的降低会对个人学业和事业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其次,穷人家孩子长大后的“无助水平”(helplessness behavior)更高。在这项测验中,受试者被要求处理一道十分困难的智力问题,和生长于富人家庭的个体相比,穷人家的孩子能够持续思考问题的时间更短,他们会更快地感觉自己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并选择放弃。

  再次,穷人家孩子成人后出现外向型精神症状的可能性更高。研究对受试者的内向型(如感到孤独、紧张)和外向型(容易暴躁、缺乏耐心)精神症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经济水平家庭中成长的个体出现内向型精神症状的概率没有显著性差异,但穷人家子女成人后出现外向型症状的概率要显著高于生长于更高经济水平家庭的个体。

  最后,穷人家孩子成人后的压力适应负荷(allostatic load)更重。这一指标衡量的是精神压力对人的身心状态所产生的慢性影响,通过对血压和一系列激素的动态变化水平测量得到。更严重的压力适应负荷会使人更快的衰老。

  研究人员同时分析了这些心理健康指标与性别、辍学、单亲、职业等状况的相关度,发现除内向型精神症状和压力适应负荷与性别相关之外,这些心理健康指标均只与幼年时期的家庭经济水平相关。

  幼年时家庭经济水平与成年后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相关,但这二者之间的关系究竟是如何建立的?研究人员认为至少有三种可能的机制:

  第一,经济水平较低的家庭中,儿童更有可能营养不良,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毒性物质,罹患感染性疾病。

  第二,经济水平较低的家庭,也更有可能面临其他家庭问题。比如更可能是单亲家庭,父母更可能忙于工作、脾气较差、对子女疏于照顾。

  第三,经济水平较低的家庭很可能居住于较差的社区环境,儿童日常接触的邻居、玩伴素质更低,也更可能遭遇霸凌等身心损害。

  所以,如果经济条件难以改善,父母也可以从上面几个方面出发,为自己的子女创造更好的生长环境:保持居住环境的整洁,让子女生活在尽可能干净无毒的环境中;无论多忙多累,也不忘记给子女多一点的爱和陪伴;关注子女的社会关系,让他们尽可能交到好朋友,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图片4.png

  《当幸福来敲门》剧照

  

责任编辑:zhengmh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环球科学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