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儿童网瘾”别忽视“儿童视角”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02-27 |
您的孩子玩电子游戏吗?您怎么管理?遇到这样的问题,很多父母会无奈地摇头。电子游戏在中国曾经被视为“精神鸦片”,很多青少年由于心智不尽健全,更容易产生各种不理智的网络游戏行为,比如过度沉迷游戏、不理智消费等,玩游戏花光父母血汗钱的新闻频繁爆出。
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逐渐普及,网民年龄结构低龄化现象十分突出。据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国青少年网民(19岁以下)约占全体网民的23.4%,达1.7亿。而在移动互联网新增网民中,19岁以下人群占比为45.8%。
当未成年人触网年龄段越来越低,上网时间越来越长,我们应该怎样应对这种新形势?最近,国内游戏平台腾讯正式上线了“腾讯游戏成长守护平台”。通过该平台,家长可以设置孩子玩游戏的登录时段,一键禁止,还可以查询孩子账号最近7天的游戏消费记录。
很多人在为腾讯履行社会责任叫好的同时,心里也有疑问,在身份信息认证并不严格的网络游戏中,仅靠管住孩子的一个QQ账号真的能够让孩子健康玩游戏吗?而且就目前来说,手机游戏是很多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的主要原因,但它并没有被纳入该平台的此次监管范围。
除此之外,我们也看到政府层面通过积极立法来规范未成年人的网络行为。比如已经于2月6日结束向社会征求意见,并将送往人大审议的中国第一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送审稿)》,其最大看点就是设置了禁止未成年人每天0至8点期间使用网络游戏服务的条款(这被网友称为“网游宵禁”)。
其实,网游宵禁在韩国、德国等国都在实施,但实际作用并没有预期的那么大。很大原因就在于游戏企业的反对和各国身份信息认证系统的混乱。中国的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早在2007年便开始出现。遗憾的是,在实践中,出于利益的驱动,这些规定及措施也没有被很好落实,甚至被有意突破,形同虚文。
可见,好的制度规定只有得到严格执行和落实才能见效。无论是腾讯出于社会责任或是道德自律而与父母联合管理孩子的上网行为,还是政府通过法律法规设置未成年人上网时间的底线,大家所做的工作都是外部性的“筑墙”工程。墙要筑得牢靠,需要政府、家庭、企业几方同心协力,需要将游戏平台的身份信息认证、游戏时间的监管渠道做一些统一规范,如果还是各行其是,最终还是管不住爱玩的孩子们。这个时候,各方的道德自律很重要,制度的他律也很重要,这需要来自第三方的监管人员的有力监督。
保护儿童,既要筑墙,也要营造好墙内的风景。这个风景就是孩子们玩的游戏,它本身是否健康、是否有益身心发展、能否引发孩子兴趣、在时间设置上是否经过科学设计等,对孩子们的身心影响极大。这需要政府的正确引导,让游戏企业和工作者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设计出切实体现孩子们权利本位的游戏来。这是让孩子们健康游戏的治本之策。
有人说,技术从来不是消除网瘾的障碍,要紧的仍是成人世界的规则与秩序。此话在理。如果我们在设置规则和秩序时能够多从“儿童视角”而非“管理视角”来考量,让孩子健康游戏恐怕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责任编辑:zhengmh
下一篇:假期玩疯了 一提上学就生病?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