淹溺事故又双叒叕发生了!你的自救姿势科学么?真君情报局 2017-08-08 |
全球每年约有37.2万人死于淹溺,在美国,每年有4000人因淹溺死亡。发生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是1-4岁的儿童。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约有5.7万人因淹溺死亡,而在青少年意外伤害致死的事故中,淹溺事故则成为头号杀手。淹溺自救的正确姿势,你真的会么?
常见的溺水情况及自救方法
01
抽筋
每个人都应该有过抽筋的经历,是肌肉不自主的强直性收缩,水温过低或游泳时间过长,都可能引起抽筋,发生抽筋时最重要的是保持镇静,不惊慌。
引起抽筋的原因:
入水前未做好肌肉的拉伸活动,及热身活动
水温过低
饥饿,低血糖
过度劳累
缺钙
自救方法:自己将身体抱成一团,浮上水面,深吸一口气,把脸浸入水中,将痉抽筋下肢的拇指用力向前上方拉,使拇指跷起来,持续用力,直到剧痛消失,抽筋自然也就停止。
02
呛水
大部分游泳者都经历过呛水,无论是在游泳馆还是自然水域,对于初学者,或不会游泳的人,呛水后第一反应是马上站立,将头部露出水面,当站立无法触及水底时会极度慌张,此时最重要的是稳定情绪。切记:千万不能将手上举或拼命挣扎,因为这样反而容易使人下沉。
自救方法:双手在水下划水,而不是拍打水面,双手不要举过头顶,而是在头部以下划水。双脚踩水,如果不会踩水,可以像骑自行车那样踩水。调整呼吸,用口深吸气,鼻慢慢呼吸,当肺内充满空气,浮力会增大。当头露出水面后记得大声呼救。
对于初学游泳或不会游泳者采取踩水的自救方法,会很快耗尽溺水者的体力,如果需要等待救援的时间过长,又无法尽快靠岸的话,你可以试试仰位躺在水面上,深吸气,缓慢呼气,记住头一定要后仰,这样才能浮在水面,双手辅助划水,只要不挣扎,人体在水中不会失去平衡。
大多数健康人平静状态下在水中可以屏气1分钟左右,所有你有充足的时间冷静下来,判断情况,做出正确的自救。越是拼命挣扎,耗氧量也会明显增加,留给自己的时间也就越少。
TIPS:越胖的人浮力越大哦~
实验数据:肌肉密度1.12,脂肪密度0.79(相对于水而言)
所以越胖的人浮力会越大哦,很瘦的人也不要紧张,你的肺会给你提供充足的浮力,所以溺水后不要急于大声呼救,越是大声呼喊,肺内的气体会越少,浮力也会越小。
03
体力不支
体力不支的情况大部分发生在水性较好的老司机或初学者身上。由于过度自信,或对水域情况判断不清,体力大量消耗,体温迅速下降,最重造成溺水。人在水中散发热量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快几倍,当已经感觉体力不支后,体能下降会明显增快。水温很低时,入水前一定要做好热身运动,避免进入深水区。进入深水区须携带必要救生设备,如浮力球、救生衣、救生圈……
自救方法:一旦已经发生体力不支,应该停止游动,仰浮在水面上以保存体力,并伸出一只手臂挥动求救。如果没有救援,也千万不要惊慌,先换一种比较省力的姿势,慢速游动(或者踩一会儿水),待体力有所恢复后再游回岸。切记不要勉强,保存体力。
04
水草缠绕
常发生在自然水域,绝大部分水草会将游泳者脚踝缠绕。
自救方法:首先要镇静,切不可踩水或手脚乱动,否则就会使肢体被缠得更难解脱,或在淤泥中越陷越深。用仰泳方式(两腿伸直、用手掌倒划水)顺原路慢慢退回。或平卧水面,使两腿分开,用手解脱。
不仅自救姿势要对,救人姿势更得科学~
若你未受过专业救人的训练,切记请不要轻易下水救人。谨记,会游泳并不代表你会救人。若发现有人溺水,应立刻呼叫他人帮助,并拨打119和120。
条件容许情况下,建议首先在岸上施救,可在岸上将绳子、长杆、木板等投向溺水者,使其抓住,然后拖向岸边。
老司机救人标准姿势,还不忘看下镜头~
下水救援时,切记不要从正面去救援,否则会被溺水者抱住,让救援者也无法游动,导致双方下沉。要从溺水者后方进行救援。用一只手从其腋下插入握住其对侧的手,也可以托住其头部,用仰游方式将其拖至岸边。拖带溺水者的关健是让他的头部露出水面。
水深危险?水浅也不安全!
因此,不管在任何水域游泳,都需要做好安全防护准备,潜水区溺亡大部分是因为呛水后慌乱,在水中拼命挣扎,失去平衡,最终体力不支……
把人救上岸就没事了?危险其实并未解除
我们通过各种方法将溺水者救上岸,上岸后溺水者可能已经呼吸心跳停止,此时专业的救护人员可能还无法抵达现场,就需要我们给溺水者以行之有效的救治……
溺水后的生理过程:
第一期:屏气期,游泳者溺水后第一反应是屏住呼吸,之后会反复吞水,使得大量的水进入胃内。
第二期:喉痉挛期,随着缺氧,溺水者意识开始模糊,无法屏气,开始呼吸,此时人体的防御性喉痉挛反射出现,喉痉挛暂时防止水进入肺内。
第三期:反射减弱,溺水者进一步缺氧,进入昏迷状态,喉痉挛反射减弱,水被吸入肺内约150ml。150ml的水足进去肺内,足以导致肺泡的气体交换功能严重下降,但是随诊血液循环,进入肺泡内的水会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溺水后造成心跳停止的生理过程
溺水后引起心跳停止的主要原因是缺氧,由于肺泡无法进行气体交换,造成体内贮备氧逐渐消耗,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及酸性物质无法排出,最终因缺氧及酸中毒引起心跳停止。这种心跳停止不同于心源性的心跳骤停(心源性猝死),心源性心跳骤停是由于心脏本身原因导致的心跳停止,继而出现昏迷、呼吸停止、酸中毒等一系列情况。溺水引起的猝死最主要的原因是缺氧,所以最先需要解决的是缺氧。只有改善了缺氧,心脏才可能复跳。
以下为《淹溺中国急救专家共识》推荐的水者具体抢救步骤。
根据《淹溺中国急救专家共识》推荐意见9:基础生命支持应遵循A-B-C-D顺序,即开放气道、人工通气、胸外按压、早期除颤。上岸后立即清理患者口鼻的泥沙和水草,用常规手法开放气道。不应为患者实施各种方法的控水措施,包括倒置躯体或海姆立克氏手法(Heimlich maneuver )。开放气道后应尽快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
淹溺患者上岸后应首先开放气道,口鼻内的泥沙水草要及时清理。用5-10s观察胸腹部是否有呼吸起伏,如没有呼吸或仅有濒死呼吸应尽快给予人工呼吸。
第一步:开放气道,开放气道是为了给下一步人工呼吸做准备,开发气道的第一步就是要清除口鼻腔内异物,大部分溺水者口鼻腔内充满水,泥沙,水草,泡沫,分泌物,将口鼻腔内异物清除干净,是气道通畅的前提,接着;仰头抬颏,这样的操作有利于患者气道通畅。一手拖于溺水者下颏,使头部后仰,操作时注意保护颈部。
第二步:人工通气,即人工呼吸吸,一手捏住溺水者鼻子,防止口对口人工呼吸时气体从鼻腔漏出,嘴唇包裹溺水者嘴唇,有利于通气时的密闭性,防止气体漏出,每次人工呼吸前施救者先进行深呼吸,有利于提高通气时的氧含量,吹气后观察溺水者的胸廓起伏确保能看到胸廓有效的起伏运动。有时由于肺的顺应性降低以及高的气道阻力,通常需要更长的时间通气。第一次人工呼吸进行2-5次,每次1秒。
第三步:胸外按压:首先选择正确的按压位置,胸骨中下段(剑突上2横直)
按压手势:一手五指扣于另一只手五指内,将手掌向上翻起,用掌跟与胸骨按压位置接触。
按压姿势:跪于患者一侧,双臂伸直,垂直于患者胸部,使用腰背部肌肉发力,按压时双臂不能弯曲。
按压深度5-6cm,按压频率100-120次/分,连续30次按压,继续2次人工呼吸。之后30次心外按压,再次2次人工呼吸,除第一次进行5次人工呼吸,之后每次都进行2次工呼吸,以30:2的节奏循环进行。每次按压后避免倚靠在溺水者胸部,避免心脏受压,舒张不充分。
第四步:早期除颤,大部分情况下需要等到救护人员抵达现场进行后进行心脏除颤。
注意!这个救人姿势会出大事!
根据指导意见内容“不应为溺水者实施各种方法的控水措施,包括倒置躯体或海姆立克氏手法(Heimlich maneuver )“
因为大部分溺水者吸入肺内的水并不多,而且很快会进入到血液循环。而控水只会延误抢救时间,控水操作控出的水大部分为胃内的水,对抢救意义不大。有些溺水施救过程中,施救者会挤压溺水者腹部,使其口中吐出大量水,被认为是有效的抢救措施。但实际上这样的操作可能加重溺水者的病情,由于胃内的水被挤出,溺水者处于昏迷状态,没有气道保护机制,吐出的水可能流进肺内,反而加重缺氧,增加心肺复苏的难度。
所以控水被认为是不当的溺水施救措施,在判断溺水者呼吸心跳停止后应第一时间进行心肺复苏,避免延误抢救。
迟发性溺水
《淹溺中国急救专家共识》推荐意见18:无论病情轻重,所有经历过淹溺的病人均应常规到医院观察或治疗。
溺水后被及时救起的溺水者,或反复呛水的游泳者,可能未出现严重缺氧,意识尚清楚,仍应警惕迟发性溺水的发生,儿童发生迟发性溺水的比例比成人高。
溺水或呛水后的肺损伤,肺部主要病理生理过程是肺表面活性物质被冲洗且功能紊乱,导致肺泡塌陷、肺不张和肺内分流。造成肺的交换功能受损,但尚能维持氧气供应,溺水者可能仅表现为乏力,此时应警惕迟发性溺水可能。肺部由于损伤可能出现肺水肿,造成严重缺氧情况,危及生命。
如何预防迟发性溺水,溺水或呛水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果出现持续咳嗽,咳痰,咳嗽出现粉红色泡沫样痰,呼吸呼吸困难等情况须立即就医。对于溺水或严重呛水后建议及时就医,在医院留观。
责任编辑:王超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