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屹立在地球之巅
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每年约有9000万低海拔人群
进入青藏高原旅游、工作
或从事科学研究
在感叹青藏高原
蓝天白云、雪山草地时
低温、低氧、低压
强烈紫外线的高原气候
也对新进入青藏高原人群的健康
带来巨大挑战
图片来源:V篇
那么
有没有一种可能
可以解决“高原反应”
让人拥有“零海拔”的
居住体验呢?
答案是:有
它就是“零海拔屋”
是由中建三局工程技术研究院
研发的一套高海拔人居环境研究试验舱
舱内大气压力、含氧浓度、温湿度等
关键人居指标达到平原地区水平
是不是很好奇它究竟是怎样的
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零海拔屋”
兼具办公、居住、运动等功能
研发高内外压差下的卫浴系统
在给排水、排污等功能实现的同时
确保建筑群的高气密性
具备进藏人群长期居住条件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由标准舱、走道、过渡舱等基本模块组成
各模块通过连接节点进行连接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可自由拓展成不同布局的建筑群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各模块独立运输、整体吊装
3天完成18个模块的高气密性、高效拼装
建筑群每小时漏气率仅为2.7%
远低于高压氧舱规范值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同时,“零海拔屋”集成了
设备控制系统、室内外环境监测、
有序气流组织等智能化系统
实现设备远程管理与监控
提高设备管理效能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而且,基于高海拔地域资源特点
“零海拔屋”采用
光伏-储能分布式绿色能源组织
通过光伏阵列发电不间断给建筑群供电
利用空压机余热回收技术
从能源供给、热量回收方面
实现“零海拔屋”超低能耗
打造舒适、宜居、低碳、环境友好的
高海拔人居环境生态系统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既然说到高原反应
那我们当然要说说
初入青藏高原需要做哪些准备啦
图片来源:信忠保
前期准备
1.全面认识自身健康状态
有明显心、肝、肺、肾等内脏器质性病变,高血压Ⅲ期以上者,均不宜进入高海拔地区。患有器质性疾病、严重贫血或重症高血压的人群对高原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由于机体要适应高原环境,脏器存在疾患者,一旦进入高原,病情有进一步加重的风险。
2.保持积极乐观心态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克服和战胜高原反应的灵丹妙药。保持豁达乐观的情绪,能够减弱高原反应带来的身体不适。反之,整日担惊受怕、忧心忡忡,稍有不适便极其紧张者,使得身体不适加剧,免疫力也会受到影响,自愈时间延长。
3.禁止烟酒,避免疲劳
如有呼吸道感染,应治愈后再进入高原,否则会使高原反应加重,甚至诱发肺水肿等。
4.物资准备充分
进入青藏高原前,尽可能预备氧气和防治急性高原病的药物,也需备有防治感冒的药物、抗菌素和维生素类等。
由于昼夜温差大,要准备足够的御寒衣服,以防受凉感冒。
为应对高原强烈的紫外线辐射,应准备防晒系数高的防晒霜,帽子以及墨镜。
随着单人自由行的增多,应准备安全保障设备,如卫星电话、对讲机、救生衣、登山绳等装备。
另外,购买专业野外保险必不可少。
旅行过程
1.进入高原交通方式的选择
利用铁路运输结合必要的公路运输,可使人员在高原环境进行有效的阶梯习服,促进人员对缺氧环境的快速适应,更适合大规模人员进入高原。
但由于乘车进入高原所需时间长,途中住宿条件有限,体力消耗大,应准备水或饮料以及可口易消化的食物,以便及时补充机体必需的水和热量。
2.快速精确应对异常状况
在进入青藏高原的途中若出现比较严重的高原反应症状,应立即处理,及时服用防治急性高原病的药物,严重时应吸氧。若出现更加严重的症状甚至昏迷,应尽快到附近医院进行抢救,并转往海拔较低的地区,以便治疗恢复。
适应高原
1.平稳自主度过适应期
刚到高原,大多数人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气短、胸闷、呼吸困难等缺氧症状。注意避免剧烈运动,2~4天后,上述症状一般会好转或消失。
注意不要形成吸氧依赖,如果上述症状并不严重,建议最好不要吸氧,以便更快适应高原环境。
2.注意高原饮食
进入高原后要多吃碳水化合物和易消化的食品,以及水果、蔬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水分补充尤为重要,可少量多次常饮些茶水或原汁饮料,具有地域特色的甜茶或酥油茶也是不错的选择。注意晚餐不宜过饱,增加身体负担。
图片来源:西藏旅游
3.注意日常作息
初到高原的时候,避免急速行走和跑步,要保持行动的慢节奏。一周后,可逐渐增加一定的活动量。初到高原的前几天,尽量不要洗浴,以免受凉引起感冒。
4.小心中暑
高原太阳辐射强烈,夏天长时间的户外活动时,容易造成中暑。因此高原户外活动可以备存清凉油、人丹等,同时保持身体水分充足。
希望前往这片土地的人们
在为了虔诚的信仰
壮丽的风光
珍稀的动植物
和独特的民俗而来的同时
也要保护好自己和身边人的安全
来源:澎湃新闻 科学网 监制:马莲 编辑:吴楠
本文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部分文字和图片作者地址不详,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读懂青海
关注我们
“悦”读《青海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