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小狗狗和小婴儿哪个更可爱?当然是小狗狗了!

果壳
科学和技术,是我们和这个世界对话所用的语言。
收藏

我们常说“人不如狗”,这可以理解为“活得不如狗”,也可以理解为“品德不如狗”。但更扎心的是,很可能人的颜值也确实不如狗。这要从一场小婴儿与狗宝宝的可爱之战说起。

为什么狗和婴儿让人觉得“可爱”?

当我们看到人类幼崽和狗宝宝时,都会情不自禁感叹一句:“哇!好可爱!”人类大脑确实会对“可爱”做出反应。因为,在我们大脑中存储着隐形的“可爱量表”。

早在194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动物行为学家洛伦兹(Konrad Lorenz)就提出了“幼儿图式”(Kindchenschema, baby schema)的概念[6],指面庞拥有大大的脑袋、圆圆的脸、高额头、大眼睛、小嘴、小鼻子这些特征。

这些外貌特点都可以让人们脑中的“可爱量表”爆表,而这也是小婴儿和小狗狗们的典型面部特征!

婴儿和成人不同的面部形态 | [8]

所以当我们看到小婴儿和小狗狗时,会唤起大脑眶额叶皮质的神经反应,而眶额叶控制着人积极的情绪和快乐的体验[8]。

但,小婴儿和小狗狗谁更可爱呢?

可爱擂台:小婴儿 vs 狗宝宝

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心理学院曾面向成人发放过“人类对于宠物狗和宠物猫幼态偏好”主题的调查问卷

问卷展示了18张图像,包括:人类幼崽、成年狗、狗宝宝、成年猫、猫宝宝、玩偶泰迪熊。参与者们会为图片“吸引人的程度”打分。

结果发现,人类幼崽、狗宝宝、猫宝宝对问卷填写者的吸引程度不相上下,甚至狗宝宝的分数还要高出那么一丢丢[2]!而日内瓦大学相似的研究也发现人们看到狗宝宝图片比小婴儿图片更有愉悦感[4]。

研究者所使用的图像丨[2]

2020年,哈佛大学心理学院在前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小婴儿和狗宝宝的可爱程度展开研究。实验中一组图片会将小婴儿和狗宝宝眼睛遮挡住,另一组图片将他们下颌遮挡住,然后给图片中宝宝们可爱程度打分。即使在有遮挡的两种情况下,狗宝宝的可爱分数都比小婴儿高。[11]

那人类幼崽知道这事吗?人类幼崽服气吗?

服气!

林肯大学的心理学家向三至六岁的孩子展示人类、狗、猫的图片,通过使用专业的眼动追踪软件来记录孩子们每张图片的注视时间,并要求孩子们对每张照片的可爱程度用五点量表进行评估,从“不可爱”到“非常可爱”一共五个等级。[3]

扎心的是,孩子们眼中的可爱程度排序:狗宝宝>成年狗>小婴儿>成人。

对人、狗和猫三个物种的成年体和幼年体面孔图像的平均可爱度评级 | [3]

看来,无论三岁的孩童,还是“三十岁的宝宝”,都达成了共识——可爱界顶流:舍狗宝宝其谁,非狗宝宝莫属。

可爱擂台:狗狗vs狗狗

虽然“顶流”已经产生,严谨的心理学家们还想知道,狗宝宝的颜值巅峰,可爱峰值在哪里。于是又一次在宠物狗内部搞起了“选秀”,给各个年龄段的小狗狗们“评级” [5]。

最后,出生六到八周的狗宝宝荣登可爱界“霸主”。这才知道,原来狗狗在人类心中有这么可爱!

而纽约市立大学和巴纳德学院研究者则具体地研究了受人类欢迎的宠物狗外貌特征。结果显示,在众多外貌特质中,人们对狗狗的五个方面有明显的偏好:“大眼睛”、“颌面小”、“眼间距大”、“瞳孔明显”、“笑容嘴角明显”。

1-2眼睛(大/小);2-3颌骨(大/小);5-6眼间距(大/小);7-8瞳孔(明显/不明显);9-10笑容嘴角(明显/不明显) | [7]

狗狗是怎样变得这么可爱的?

人们发现,很多品种的狗狗在成年之后仍然可以保持婴儿的可爱特征,这种现象也称之为“幼态持续 ”(neoteny)。“幼态持续”在家养动物的演化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人们更偏爱对这种没有攻击性的外表的品种成为家养动物,也是人类驯化宠物的方向[1]。

试想看到一只看起来又萌又弱小狗和一只看起来又凶又狠的大狗,甚至感觉需要制服它,哪一只被抱回家的几率更大呢?

欧亚狼丨Daniel Mott

虽然看起来萌弱的小狗不一定攻击力不如看起来凶狠的大狗,但“幼态持续”可以让狗狗更有机会接近人类。

提出“幼儿图式”概念的洛伦兹认为,“幼儿图式”的面庞特征,也就是婴儿般的面部特征,可以触发人类内在的关怀和照顾机制[6]。这就是为什么面对小婴儿,人类会有非常强烈的保护欲望。

作为家养宠物,能够激发主人的保护欲望也是它们的生存之道。

杜克大学人类进化学教授托马斯·斯特鲁萨克(Thomas T Struhsaker),经过长期实地观察长尾黑颚猴的社会行为,发现成长中的长尾黑颚猴随着婴儿特征的消失会伴随着被保护程度的下降,还会引起其他成年猴子的侵略性行为。虽然说,保护度降低和小猴自身抵抗能力的加强也相关,毕竟孩子大了,也放心了。但是有一部分随着年龄增长还能保持长期幼态的猴子还是会得到更长久的保护与支持[9]。

对于家养宠物狗来说,他们在一代又一代的进化中已经失去了祖先的狼性,得到主人的保护和照顾是他们得以存活的唯一出路。

在《犬类的可爱效应:主人对宠物狗的可爱评分等级可作为主人-狗关系的预测因子》一文中,探究了影响狗狗与主人之间的关系质量的因素[10]。

收集了668名成年狗主人的问卷反馈,“可爱”的重要性跃然纸上。被主人认为越可爱的狗子,主人-狗之间的依恋程度、互动程度还有亲密程度都会更高,会拥有更高质量的情感关系。

所以说狗狗的可爱外表在与人相处中其实扮演着非常重要的关系。“更可爱”的狗子会更加受宠爱, “可爱”是宠物狗基因传递下去的筹码。

又或者说,人类抛弃了不可爱的狗狗,没有抛弃可爱的狗狗们。而我们人类自己一直处于自然的进化,我们并不会因为“不可爱”而不选择一个人类宝宝,

从而,宠物狗一直在人工干预下一代又一代不断向人类的审美靠近,变得“更可爱”,甚至人类会认为它们比人类幼崽还要可爱。

其实,宠物狗荣登可爱界霸主看似风光无限,其实暗藏了宠物狗世世代代一直在被选择的悲伤——可爱得以进化,不可爱惨被抛弃。

在可爱进化的道路上,也面临着追求“可爱”而不择手段,孕育如茶杯犬这类易患先天性疾病的品种。狗子们一路走来其实不易。也呼吁人们对“可爱”的进行健康追求,切莫过分追求“可爱”。

参考文献

[1]Archer, J. (1997). Why do people love their pets?. Evolution and Human behavior, 18(4), 237-259.

[2]Archer, J., & Monton, S. (2011). Preferences for infant facial features in pet dogs and cats. Ethology, 117(3), 217-226.

[3]Borgi, M., Cogliati-Dezza, I., Brelsford, V., Meints, K., & Cirulli, F. (2014). Baby schema in human and animal faces induces cuteness perception and gaze allocation in children.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5, 411.

[4]Brosch, T., Sander, D., & Scherer, K. R. (2007). That baby caught my eye... attention capture by infant faces.

[5]Chersini, N., Hall, N. J., & Wynne, C. D. (2018). Dog pups’ attractiveness to humans peaks at weaning age. Anthrozoös, 31(3), 309-318.

[6]Lorenz, K. Z. (1943). Die angelborenen Formen moglicher erfahrung. zeitschrift fur Tierpsychologie, 5. vol, 5, 235-409.

[7]Hecht, J., & Horowitz, A. (2015). Seeing dogs: Human preferences for dog physical attributes. Anthrozoös, 28(1), 153-163.

[8]Kringelbach, M. L., Stark, E. A., Alexander, C., Bornstein, M. H., & Stein, A. (2016). On cuteness: Unlocking the parental brain and beyond.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20(7), 545-558.

[9]Struhsaker, T. T. (1971).Social behavior of mother and infant vervet monkeys (Cercopithecus aethiops). Animal Behaviour 19: 233–250.

[10]Thorn, P., Howell, T. J., Brown, C., & Bennett, P. C. (2015). The canine cuteness effect: owner-perceived cuteness as a predictor of human–dog relationship quality. Anthrozoös, 28(4), 569-585.

[11]Woo, B. M., & Schaller, M. (2020). “Parental” responses to human infants (and puppy dogs): Evidence that the perception of eyes is especially influential, but eye contact is not. PloS one, 15(5), e0232059.

作者:王冰玉

编辑:江笑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