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做过核磁共振检查吗?你知道做核磁共振检查是什么感受吗?
小编的父亲曾因腰椎间盘突出做过核磁共振检查,我好奇地问过他检查时的感受,父亲是这样描述的:“检查前,医生给了我一个棉花,让我堵住耳朵,闭上眼睛放松自己可以了。检查开始后,狭小幽闭的空间里夹杂着噪音,由于好奇,我睁开了一下眼睛,里面像是太空舱,很封闭,有点恐惧。闭上眼睛继续各种呲呲呲、噔噔噔的声音,眉目之间不自觉地紧锁跳动,只想快点结束。”
医生眼中的MRI↑ VS 患者眼中的MRI↓
清醒的成年人尚难以接受核磁共振检查,特殊的患者更是难以完成检查。这种情况下怎么办呢?别担心,麻醉医生来帮忙啦~
为什么有的核磁共振检查需要麻醉医生实施麻醉镇静?
核磁共振成像(NMRI),也称磁共振成像(简称MRI),是利用核磁共振原理绘制成物体内部的结构图像。这种技术用于人体内部结构成像,成为一种革命性的医学成像技术诊断工具。与普通X射线和计算机层析成像(CT)相比,MRI图像非常清晰精细,对病灶能更好地进行定位定性,对全身各系统疾病的诊断,尤其是早期肿瘤的诊断有很大的价值,大大提高了医生的诊断效率。
MRI虽然诊断精准,但是也有一定的自身缺点,比如检查在相对密闭空间里、检查时间较长、核磁机器运转发出噪声、由于强磁场的原因对诸如体内有磁金属或起搏器的特殊患者不能适用。此外,对患者配合程度也有一定要求,例如要求患者长时间保持静止不动。因此,遇到不能配合检查的患者时,需要麻醉医生实施麻醉镇静协助完成检查,也可以称之为麻醉核磁。
什么样的患者行核磁共振检查需要麻醉医生实施麻醉镇静?
一般情况下,需要做MRI检查否则无法准确确诊,但因为疾病和自身因素不能配合完成检查的患者需要进行麻醉核磁,包括:
(1)不合作、哭闹乱动的儿童;
(2)害怕、恐惧、不配合检查的患者;
(3)有特殊疾病的患者:如癫痫、多动症、帕金森氏病等因身体抖动影响影像质量的患者,意识不清躁动的患者,因特殊病情导致肌肉挛缩、疼痛等呈被动体位的患者;
(4)有心理、精神疾病的患者:幽闭恐惧症、精神障碍者;
(5)听觉过敏患者。
核磁共振检查如何实施麻醉?是否会造成患者/患儿不良影响?
麻醉核磁一般采用静脉注射麻醉药物实施镇静,需要根据患者病情、体重等情况应用咪达唑仑、丙泊酚、右美托咪定等静脉麻醉药物。对于检查预计时间较长者可应用抗胆碱药物,防止分泌物过多影响通气和预防气道痉挛等并发症。
大家可以放心,麻醉核磁是安全的。首先,麻醉医生都是训练有素、有经验的医师;其次,麻醉核磁检查前都需要进行严格的麻醉会诊,如果患者存在上呼吸道感染、发烧、腹泻、严重的心肺疾病、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胃肠梗阻性疾病等是不可以实施麻醉核磁的。
此外,麻醉医生会根据患者/患儿不同病情、状态、体重等选择药物和剂量,并在检查过程中进行生命体征监护。最后,麻醉核磁严格按照麻醉流程进行,麻醉后有专人看护,达到苏醒标准后才能安全返回病房继续监测。
核磁共振检查场所的特殊性对麻醉实施有什么特殊要求?
由于核磁室存在强静磁场,在核磁室的患者、家属以及医务人员严格要求禁止带入铁磁性物质。另外,核磁室的各种仪器都是专用的,否则可能引起核磁机器的干扰、损坏、成像异常等。在这样特殊的环境下,麻醉可以在核磁室外实施,然后再将患者转移至核磁室;也可以使用非铁磁性、非金属性质的麻醉器械在室内实施麻醉。
虽然常规的麻醉监护仪、麻醉器械和急救设备不能进入核磁室,但可以通过连接长导线的方式在核磁室外进行监护,必要时麻醉医生会立刻转移患者到核磁室外实施急救。
麻醉状态下核磁共振检查为什么要监测生命体征?
为了守护患者生命安全,麻醉状态下进行MRI检查的患者必须监测生命体征,如遇异常情况,麻醉医生须尽快处理。由于核磁室特殊条件限制,普通监测仪器不能进入核磁室,麻醉医生往往隔着铅玻璃在核磁室外观察患者。但患者的呼吸胸廓起伏、口唇颜色等异常不易发现,必须使用相关仪器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如气动呼吸起伏传感器、抗磁专用脉率仪,也可以使用长导线的普通生命监测仪在核磁室外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手术室外麻醉核磁检查目前开展的情况如何?
手术室外的麻醉核磁检查属于舒适化医疗项目,部分因为惧怕核磁噪声或不能忍受较长时间静止不动的患者也可以在麻醉镇静下进行舒适化的MRI检查。可以说,有了麻醉医生参与的MRI,既可以帮助患者尽快诊断、尽早治疗,也可以让患者享受舒适化的诊疗服务,为患者提供一种全新的检查体验。
尽管麻醉状态下的MRI有诸多优势,但由于检查效率慢、检查成本高、麻醉医生人力资源短缺、兄弟学科医生和患者对麻醉核磁认识不足等问题,目前麻醉核磁的开展情况并不尽如人意。
据统计,在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真正大量开展麻醉核磁的医院并不多。近几年,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麻醉科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制定了细致的麻醉检查流程和制度,每年实施几百例麻醉核磁检查,为不能正常进行MRI的患者分忧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