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上海物质成瘾诊疗中心 ,作者沈梦漪
上海物质成瘾诊疗中心.
依托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为物质成瘾者提供相关诊疗资讯、相关知识宣教及帮助。
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3817篇文章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代诗人孟郊的这首《游子吟》道出了父母对孩子所倾注的心血与爱护,“密密缝”、“恐迟迟归”,多么真挚朴实的笔触,勾勒出慈母舐犊的场景,深深撼动着每个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父母和子女间本应拥有深厚的情感纽带,那是什么让当今的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逐渐变得针锋相对、剑拔弩张?特别是在“游戏成瘾”的家庭中,父母使出浑身解数,却把孩子推得离自己越来越远。这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也许我们更需要静下心来,反思一下自己有没有负薪救火?当我们拼尽所有努力走在一个错误的方向上,那结果肯定会事与愿违。
首先我们不妨思考
一个问题:
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家长们若真正想清楚这个问题,那么也许可以让自己不那么恐惧和焦虑,从而能更为接纳孩子本来的样子,和孩子从相峙变为相拥。
“人活着是为了快乐”
也许农耕文明给我们带来的文化传承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强调先苦后甜。
这给到我们一种错觉,苦和甜是无法并存的。但目前我们身处一个分工高度精细化的现代化社会,和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状态已经有所不同。在这样的社会中,我们每个人可以有更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去做自己想做、能做、喜欢做的事情。只要把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事情做好,未尝不能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我们可以去激发孩子对于学习的热爱,但这绝不是说一定以牺牲他们快乐、休闲、体味生活为代价,要求他们各方面都要按“优秀”的标准放在一条条流水线上去打磨。
当孩子一直以来都在被动地像机器一样运作,一直以来都没有学会如何让自己变得开心,而当真正可以自主地运转时,大部分人只会茫然若失,甚至只能继续顺着老路走下去,不知该在哪里暂停、怎么暂停、暂停后做什么,这大体就是所谓的“空心病”吧。
而“游戏成瘾”的孩子,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是有自我意识的、是具有反抗和批判精神的,他们想给流水线般的生活按一个“暂停键”。
只要够努力,就一定能成功吗?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话同时也传递了“只要够努力,就一定能成功”。然而够努力和成功之间没有绝对的必然联系。我们总会这样评价一个孩子:“你还不够努力”。认为一切都可以用努力来解决。但当家长们对孩子这么说的时候,也许你正在把孩子推向自暴自弃的边缘。孩子可能会觉得“我已经够努力了,但成绩还是不行,那我可能是太笨了。没救了,算了,我不学了。”而“游戏成瘾”的很多孩子,可能就是这样被推向游戏的世界而不愿意出来的。
人总是害怕自己属于少数群体,从众是抵御这类恐惧的方式。能够理解为什么家长这么拼命地省吃俭用也要把孩子放到一个“流水线”里去打造自己的孩子。
改变思考和实践的方向
也许是时候,我们需要改变一下思考和实践的方向,不再一味去要求孩子要跟着流水线的标准去加工,跟着以为妥当的方式去生活。
当看到孩子沉迷游戏时,家长也许可以先去理解和接纳自己的恐惧,减轻自己的焦虑,孩子也能够慢慢从“游戏”的避难所中渐渐走出来。
“我始终相信,每个人都是有向上自然生长的渴望和潜力的,让我们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期待“游戏成瘾”的孩子们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之路。”
作者简介
沈梦漪,上海市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心理治疗师,从事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失眠、成瘾等心理障碍的心理治疗。
转自:上海物质成瘾诊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