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实验猴身价飙涨20倍!为什么现在“一猴难求”?

北京科技报社
原创
爱科学 懂科技 有未来,北京科技报出品
收藏

实验猴的身价已从此前的几千元单价,上涨至16万元。一时间,实验用猴成关注焦点。哪些猴是实验猴?为什么现在“一猴难求”?

撰文/李鹏 李荔 编辑/吉菁菁

新媒体编辑/李云凤

采访专家

黄乘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

陈策实(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云南省动物模型和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员)

近日,#多家龙头药企疯狂囤猴#的话题登上热搜,为何实验猴成了各大药企争相收购的对象。

据今年3月财政部网站发布的《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实验用食蟹猴采购项目中标公告》显示,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采购食蟹猴数量为30只,成交金额为366万元,每只食蟹猴单价高达12.2万元。据媒体报道,有业内人士称目前食蟹猴单价已经超过16万元,亦有业内人士称,“16万一只已经是过去式,一天一个价。”

实验猴供应紧张,其身价已经从2014年的6567元/只飙升到了现在的16万多元/只,涨幅达20多倍。尽管这样,很多研究机构面临的依旧是“有价无猴”的局面。为什么动物需要参与到临床实验中?“一猴难求”的局面究竟从何而来?

▼ ▼ ▼

每种疾病都需一个合适的"模特"

如今,越来越多的动物为科学研究和人类的健康发展贡献了生命。比如做癌症研究用到小鼠、器官移植会用到猪,做流感研究会用到雪貂,做肝炎研究会用树鼩和鸭子等。

陈策实说,动物和人类都会患各种各样的病,而有些疾病具有同源性——即动物和人都会患有,比如肿瘤。还有一些病毒则是跨物种的传播,比如艾滋病最早发现于黑猩猩,而后传染给人。有些病毒则是动物特有的,比如2019年在中国流行的非洲猪瘟病毒,就主要感染猪,却不会传染到人。

▲目前已知,HIV-1源于黑猩猩身上的SIVcpz和大猩猩身上的HIVgor,而HIV-2则源于乌黑白眉身上的SIVsmm

一直以来,动物疾病模型被认为是从基础到临床的桥梁。上世纪80年代起,国外早已开始从事建立基因敲除动物模型的工作,用于新药研发。之后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日臻完善,人们可以使用转基因技术、基因打靶技术或基因重组技术手段进一步人为地修饰、改变或干预生物原有DNA遗传组成,从而得到更适合特定疾病研究的新品系实验动物。其中,由于灵长类动物在心脑血管、代谢、神经系统和药物代谢方面比小鼠更接近于人类,因此常用于人类神经系统研究和相关药物开发。

目前临床上使用比较多的模式动物有斑马鱼、线虫、果蝇、小鼠、大鼠、猕猴等。小鼠是医学研究中最重要的模式动物,许多疾病的动物模型都是小鼠模型。

此外,随着疾病机制研究更加深入,某些疾病研究比如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更需要大型的模式动物,因此,一些进化地位高的模式动物也越来越受到科研人员的青睐,比如说狗、猪、树鼩以及非灵长类猴等。

因此目前科学家也一直在寻觅"最佳"的动物模型。什么药物可能有效,服用多少剂量安全,这些都需要依靠动物模型来得出结论。找到一个好的动物模型,可以真正帮助人们寻找到合适的防治方法。

▼ ▼ ▼

新药走向临床必需先过"动物"关

所有新药在被批准做人体临床研究之前,必须先通过在实验动物(啮齿类动物、犬,甚至猴)身上的安全性评价,排除药物严重的毒副作用,包括致癌、致畸、致毒、致突变等,在安全的情况下再应用到人类身上,可以说它们为人类的用药安全筑起一道防护墙。

▲新药研发流程图

在进行实验时,科研人员会根据疾病类型尽可能选择结构、功能、代谢等各方面与人类相近的生物,同时还要考虑到实践操作的可行性与经济性。

陈策实表示,理论上来讲,猴子是研究很多人类疾病比较合适的最好模型。2007年一个由来自35个机构的170多名科学家组成的"猕猴基因组测序和分析联合体"的国际科研小组,测序结果表明,猕猴的基因与黑猩猩及人类的基因相似度约为97.5%,而黑猩猩和人类的基因相似度则更高,二者共有的基因达99%。而黑猩猩由于现存数量稀少,已被列入保护动物。猕猴也是保护动物,在我国,被列为II级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猕猴与人类的基因相似度约为97.5%,在遗传和生理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一直是医学研究领域,尤其是艾滋病和衰老研究中的常用研究对象。(图片来自网络)

同时,在国际上,猕猴被列CITES 附录II物种,有限制进行贸易。但猕猴有现生灵长类动物中最大的分布范围、较大的种群数量,成年雌猴一般4-5岁性成熟,每年1胎,每胎1仔。猕猴与人类在遗传和生理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一直是医学研究领域,尤其是艾滋病和衰老研究中的常用研究对象。

"以前用猕猴比较少,主要原因在于成本比较高。"陈策实说,用一只猴子做相关动物实验起始成本大约需要接近1万元的费用。用猴子做实验的研究周期也很长,一般需要观测几年到几十年。但现在在猴子的基因操控技术已取得很大突破,可以帮助人类更好的去研究各种疾病。

▼ ▼ ▼

哪些猴是实验猴?

“实验猴价格一直高企,短期内根本就不可能出现价格下降。”一家专门代理进行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公司,一位刘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这里实验动物的种属包括小鼠、大鼠、兔、犬、猴等,和其他实验动物一样,使用实验猴时,给药途径有口服、皮肤、皮内、皮下、腹腔、肌肉、静脉等,这意味着一个项目的实验就要使用为数众多的实验猴,有时甚至达到二三十只以上。

顾名思义,实验猴就是专门用来进行实验用的猴子。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黄乘明接受采访时表示,通常意义上讲可以用作实验的猴子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在野外生存可以进行各种动物行为、区域分布等方面实验观察的各种野生猴类,譬如重点研究对象金丝猴、白头叶猴、黑头叶猴等。第二类是专门用于疫苗、药物研发实验、生理实验等项目的猴子,现在专用的实验猴一般都是猕猴。

猕猴是典型的猕猴属动物,躯体粗壮,尾巴短,头部呈棕色,背部棕灰或棕黄色,下部橙黄或橙红色,腹面淡灰黄色,成年个体平均体长大约为50-60厘米。广泛分布于中国南部的广大地区、印度北部以及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泊尔、缅甸、越南、泰国等一些亚洲国家,主要栖息在石山峭壁、溪旁沟谷和江河岸边的密林中或疏林岩山上,喜欢群居,常常成十余只乃至数百只的大群一起活动。

黄乘明表示,在所有的猴类中,因为猕猴相对数量众多,适应性强,容易驯养繁殖,生理上也与人类较接近,因此是生物学、心理学、医学等多种学科研究工作中比较理想的试验动物。目前实验中常用的猴子主要为恒河猴和食蟹猴。其中,恒河猴主要分布在我国和印度,食蟹猴主要分布在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孟加拉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亚洲东南部的一些国家和地区。

但在经济利益的刺激下,长期以来的乱捕滥猎也导致了猕猴致危。在我国,猕猴已经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兽类》易危种,此外也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低危(LC)级别。在这样的背景下,野生的猕猴也被禁止用于各种临床实验。“现在几乎所有的实验用猕猴都是人工饲养的。”黄乘明表示。

实验用猕猴在医学研究中的需求十分巨大,传染病学研究、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生殖生理研究、口腔医学研究、老年病研究、器官移植和眼科研究、内分泌病和畸胎学研究、肿瘤学研究等都离不开它们,并且医学上用于人类新药的研发极其谨慎,新药必须先用于非灵长类的动物,如小白鼠、白兔等,然后开始对猴子等灵长类动物进行实验。只有在包括灵长类等以上动物的身上实验证明没有危害,才能进行对人的临床实验,而灵长类动物的实验则是最后至关重要的环节。2001年颁布的《中国实验动物质量国家标准》也明确规定,所有新药的研发和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的确立与改进等,都必须得到在非人灵长类身上获得的可靠结论后,才能进入临床研究。也正是这样的原因,相对易于获得的猕猴成了众多科学研究机构及大型药企的重要研究用动物。

2020年5月,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秦川领衔的多家单位合作完成的《SARS-CoV-2病毒灭活疫苗的快速开发》在《科学》杂志发表,成为全球首个公开报告的新冠疫苗动物实验研究结果。文章宣布,由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疫苗安全有效。该实验就是在恒河猴身上进行的。

由于食蟹猴繁殖较快,而且其4千克-5千克的体重,相比平均7千克重的恒河猴体型较小,导致用药量也相应偏小,所以从上世纪70年代起,实验用猴应用已经全面转向了食蟹猴。中国养殖的实验猴主要也是食蟹猴,约占产业总量的80%-85%,由于食蟹猴不是中国本土物种,种猴都需要从东南亚引进。

现在还有一种实验猴是狨猴,其又名拇指猴,这是一种来自南美洲亚马逊雨林的小型非人灵长类,与其他非人灵长类相比,成年普通狨猴的体重不足400克,具有体型小、性成熟和孕期短、性格温顺便于实验室饲养等优点,也与人类具有很强的遗传相似性,医学科学研究前景巨大,但是目前中国及世界其他国家专门饲养用作实验的不太多。

▼ ▼ ▼

中国是世界实验猴养殖中心

位于安徽省皖赣交界大山深处的祁门县西武林场,这一个硕大的院落里是一排排猴舍,里面养殖着大量的猕猴,这里是安徽省实验猕猴中心。该中心自1999年建立,曾经隶属于当地林场,主要进行普通级猕猴驯养、繁殖。2005年通过国家林业部门的审查验收后,这里的猕猴正式开始作为实验用猴。此后的十几年来,先后有中科院上海分院、安徽医科大学,以及山东滨州医学院等多家医学科研单位从中心选猴做实验,每年都有几十只乃至上百只猕猴用作实验。

实验猴由于是专门用于科学实验,养殖和一般的猴子并不一样,饲养管理中有很多规矩。譬如每一只猴都建有一份档案,猴子的出生日期、断奶日期、它们的父母是谁,以及生病、治疗和用药情况等都会被一一记录,好为将来科研人员的实验提供准确的信息。此外猴舍一般也被分成两种:一种是繁殖区猴舍,里面通常住着一只公猴和数只母猴,为满足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实验猴)谱系清晰的要求,实验猴的繁殖群只能单雄种群饲养。也就是说实验猴都是盛行的“一夫多妻”制。一般而言,猕猴和食蟹猴繁殖群体雌雄配比分别为5-6:1和7-8:1。记者了解到,有的养殖基地公猴数量不足的,往往一只公猴可以有十多位“妻子”。

另外一种则是子猴笼舍,每间猴舍里放置着十几只子猴。等到子猴成年以后,它们就会被组建自己的家庭繁殖后代。当然在这些猴子中,如果不是野生猴的种猴以及子一代,它们中的很多就会走上各种药物的实验平台,有的甚至还要为此献出生命。

祁门县西武林场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前些年国家实行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等实验养殖单位,在体制上要与驯养繁殖、经营实验猴的活动脱钩,这里的安徽省实验猕猴中心在2015年被卖给了私人企业。安徽省实验猕猴中心的变迁也是中国整个实验猴养殖的写照。目前,中国实验猴养殖90%都控制在私营企业手中,广西是中国最大的实验猴养殖基地,拥有实验猴养殖场十多家,存栏量曾经高达十多万只,养殖数量占据着全国的半壁江山,平均每年为国内外提供实验动物1万只以上,饲养量和供应量均居全国首位。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中国现在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实验猴养殖国家。但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前,由于中国对实验猴的出口数量并无控制,这也导致疫情之后国内实验用猴急剧紧张的局面。

中国实验猴当前的保有量还有多少?据《澎湃新闻》披露的信息,目前国内实验猴存量仅有约3万只,且市场上“有价无猴”的呼声越来越大。

▼ ▼ ▼

作为“战略资源”,实验猴“一猴难求”

全世界每年对实验猴的需求量超过10万只,绝大部分实验猴来源于中国。数据显示,到2013年中国的实验猴出口已经达到了3万只左右,在世界实验猴市场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广西作为中国最大的实验猴存栏和出口省份,约占全国出口量的60%以上。在美国2019年进口的近35000只猴子中,其中60%来自中国。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后,中国实验猴的出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20年1月26日,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禁止野生动物交易的公告》,要求“各地饲养野生动物场所实施隔离,严禁野生动物对外扩散和转运贩卖”。中国实验猴进出口业务就此暂停。

疫情之下实验猴遭疯抢,全球“一猴难求”还要持续多久?

在国内,由于实验猴价格昂贵,一般机构又没有饲养实验猴的资质,因此众多的基础性研究并不使用实验猴,大鼠、小鼠、兔子等一些非灵长类动物倒是他们经常用的对象,只有部分机构涉及到新药研究时才会使用实验猴。但是各大药企研发新药时必须要用到实验猴,并且很多都是委托专门的公司进行实验。而这些进行新药实验的公司,是否有充足的实验猴来源已经成为公司开展业务的关键。

实验猴的养殖周期极为漫长。因为猴子从出生到性成熟一般需要大约5年的时间,从怀孕到分娩还需约5个半月,这导致第一批子二代“商品猴”最快也要8年才能出栏。根据规定,实验猴只有在年满3岁以后才能被用于实验。并且通常情况下猴子每胎只产1仔,实验猴的数量也无法突然增加,这导致中国现在的实验猴一直价格高昂,并且未来数年都会依旧处于实验猴供应紧张的状态。

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全面暴发以后,国内许多研发单位科研用猴供给紧缺局面愈演愈烈,除了价格暴涨,“一猴难求”已经让一些急需的科研项目进展受到明显的影响。一些业界人士认为,中国实验猴种猴的进口、养殖供应和出口管理必须建立长效机制,这样中国在遇到急需大量使用实验猴时才不会使自身陷入被动。

出品:科普中央厨房

监制:北京科技报 | 北科传媒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评论
彩云南小河旁
少师级
不论从体貌特征和基因测序结果来看,猴子是和人类非常近的动物。
2022-06-18
科普传播L
大学士级
越来越多的动物为科学研究和人类的健康发展贡献了生命
2022-06-18
演绎无限精彩
大学士级
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全面暴发,国内许多研发单位科研用猴供给紧缺局面愈演愈烈,除了价格暴涨,“一猴难求”。
2022-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