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失去了参与创建互联网的历史机遇,再也不能失去创建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历史机遇!。”在国轩高科第十一届科技大会碳中和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合肥工业大学教授杨善林提出,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工业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是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互联网发展从技术系统到应用平台
杨善林表示,互联网是系统级产品,从1969年10月“阿帕”(国防高级研究计划署,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DARPA)的第一次计算机间的信息通信实验算起,互联网已经走过了50多年的发展历程。
在互联网发展的初期,人们对计算机网络所持的态度和观念是比较保守的,不同国家、领域,甚至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区域,都建立了一个个封闭的网络小圈子,称为“校园网”“科研网”或者“国家网”。这些小范围“局域网”或“城域网”的电子设备接入标准和数据传输标准并不一致。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和协商,最终阿帕的TCP/IP协议胜出,成为人类共同遵守的网络传输控制协议。从此,不同区域和领域之间开始敞开“心扉”、互相接纳,形成了统一开放的网络——互联网。
在这个时期,互联网是一类技术系统,通过一组通用的协议互相连接,借助网络操作系统和网络管理软件等实现信息传递与共享,最终形成的逻辑上的网络系统。
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和社交网络是互联网平台性特征的典型体现,以互联网为重要平台的线上经济时代标志着互联网的商业化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移动互联网和移动智能终端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推动了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和社交网络的应用和创新。
在这个时期,互联网是一类应用平台,是一种能够在线提供商务、金融和社交等服务的应用平台,为开展线上交易活动提供了重要载体。
工业互联网正在重新定义制造业的未来
杨善林指出,工业互联网是工业设备与人之间、人与人之间,通过一组工业通信协议和网络应用平台连接起来,实现信息传递与共享,从而形成的互联网络,由技术系统和应用平台组成。工业互联网与互联网必将是融为一体的。
杨善林表示,工业互联网是全新的网络,而不是互联网应用。工业互联网的核心技术很多,例如:网络感知技术、通信互联技术 、制造智能技术、人机协同技术、智能互联系统的系统工程等。如何集成已有技术,创造新的技术,研发出支撑工业互联网的系列产品,是一个时代性的科学技术命题,也将重新定义制造业的未来。从应用的角度来看,工业互联网还存在几个问题:一是下不去,IT和OT融合深度不足。目前工业互联网职能水平不足,同时难以实现对设备的直接管理控制,无法支撑柔性化生产、能耗品质管理、厂区全局优化等需求;二是(落地)上不来,数据资源难以有效汇聚流转;一是缺乏信息模型,数据标准难以统一;二是缺乏法规机制,保障企业数据安全有效流转;三是工业智能水平不足,难以有效挖掘数据价值;三是难以实现商业闭环。上述原因导致工业互联网为企业带来的价值有限,此外。建设工业互联网投入较大,平台企业、工业企业难以实现商业模式闭环。
最后,杨善林院士建议,要加快工业互联网关键技术转化应用,促进技术集成与商业模式创新,推动重点领域的制造模式创新,积极培育工业互联网新兴业态,布局产业链高端,打造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