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专家:徐乐俊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日前,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组织召开了“大食物观”学术研讨会。会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徐乐俊做了《大食物观下水产品生产战略研究》的报告。
“树立大食物观”指出要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哪样也不行。他认为,水产品是重要的、特色鲜明的食物品种,是居民摄取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在大食物结构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大食物观对渔业发展赋予新的内涵,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从新的视角观照水产品生产供给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渔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过去30年我国渔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水产品总产量[]从1989年的1333万吨增加到2020年的6549万吨,年均增速5.27%;人均水产品占有量从11.82公斤增加到46.38公斤,年均增速4.51%。
养殖水产品为总量增加做出了主要贡献。1989-2020年,我国水产养殖产量从693万吨增加到5224万吨,年均增长率为6.73%,而同期捕捞产量年均增长率仅为1.80%。32年间,水产养殖产量增加了6.5倍以上,养殖捕捞比从1989年52:48提升到2020年的80:20,水产养殖业成为我国水产品供应的主要来源。
养殖品种以鱼类为主,贝类其次;鱼虾依赖淡水养殖,贝藻则全靠海水养殖。2020年我国鱼类养殖产量达到2761万吨,占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其中淡水养殖鱼类产量贡献了94%,尤以青草鲢鳙等品种为主。甲壳类水产品,包含南美白对虾、克氏原螯虾、河蟹、青蟹等,年产632万吨,占比12%,其中淡水养殖贡献70%以上。贝藻类产品则几乎是全部依赖海水养殖,2020年贝类年产1499万吨,藻类年产262万吨,分别占总产量的29%、5%,其中海水养殖分别贡献了98.76%、99.76%。贝类主要有牡蛎、蛤蜊等品种,藻类主要有海带、江蓠等品种。
中国是水产品超级消费大国。2020年,中国水产品人均占有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1981-2019年,我国居民家庭人均水产品消费量由2.49kg/人/年增至13.9kg/人/年,年均增速4.56%。据中国水科院渔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测算,2019年我国实际人均消费量为29.35kg。我国居民偏好鲜活水产品消费,但加工产品消费也已具有相当规模。受传统饮食习惯及水产品骨刺、内脏不便食用的特性影响,我国居民往往偏爱原条消费。
对比《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并结合《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推荐摄入量标准,综合看,我国居民水产品消费存在“两个不足、两个不均、两个不利”问题。摄入量不足,29.35千克只是刚刚达到膳食宝塔推荐标准的下限,而与《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推荐标准相比则人均还少3.35千克。结构性不足,2010年以来,城镇和农村居民水产品与畜禽肉类消费比大致分别为30︰70和20︰80。城乡不均,城市居民水产品消费与农村居民水产品消费差距基本保持在2倍左右,有些农村居民的摄入量甚至为零。地区不均,消费量最高的沿海省份是西部最低省份的53倍。不利资源节约,消费形态以鲜活、冰鲜和冷冻品等初级加工品为主,资源浪费大。不利市场推广,产品形态和烹制方法繁杂,个体小,绝大多数不分割销售,在运输、购买、烹制、储存均相对不方便,这些营养和风味之外的因素成为降低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原因。
水产品生产与供给的战略选择
徐乐俊表示,目前我国水产养殖发展受到五大约束:空间约束(水资源约束)、环境约束、区域约束、成本约束、饲料约束。据预测显示,2025年养殖水产品产量达到5570万吨,海淡水养殖面积总需求量为705.66万公顷(1.06亿亩),其中海水195.45万公顷,淡水510.21万公顷。新型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沿海、沿江、沿湖、城郊优良的养殖水域、滩涂大量被占用,养殖空间压力巨大。
对此,徐乐俊给出以下建议:
一、系统性推进
保障渔业发展空间。稳定水产养殖面积;加大深远海养殖、海洋牧场和内陆盐碱水域的开发力度;优化生产区域布局。
升级基础设施装备。稳定水产养殖面积;加大深远海养殖、海洋牧场和内陆盐碱水域的开发力度;优化生产区域布局。
强化技术支撑。打好水产种业“翻身仗”、加快突破关键技术瓶颈、集成高效的渔业生产技术模式,优化品种结构。
创新生产组织形式。培育壮大养殖生产主体,提高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提高生产的社会化服务程度。
二、创新性举措
培育国民鱼。以鱼类为主、兼顾虾类和贝类,以产量、营养价值、资源消耗率、市场接受度等为主要标准,选择若干品种确定为国民鱼。从全产业链技术、资金、政策全方位扶持规模做大、品质提升、产业做强,推动渔业生产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有质的提升。推动水产品市场形成大众的更大众、小众的更小众局面,使市场供给更加稳定,产品质量更有保障。
推动消费革命。从适宜品种研发、加工产品开发、宣传教育等方面同时发力,提高居民食用加工水产品占比,减少对鲜活产品的消费;对加工副产物进行综合化利用,将水产品消费方式由“资源浪费型”转为“资源节约型”。
开展水产品消费宣传。开展全国性水产品消费知识宣传和国民营养教育,重点强化加工水产品的消费推广宣传,逐步使国民习惯于消费加工水产制品。推进水产品进校园,进学生餐固定菜单,力争儿童学生每天摄入20-50克水产品。
与此同时,徐乐俊针对水产品生产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一、实施基本养殖水域保护制度
参考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的做法,利用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结果和遥感监测技术,以县为单位划定各类水域的基本养殖水域空间范围。加强立法工作,对基本养殖水域实行严格的保护制度。在《渔业法》或其它相关法律中增加对全国水产养殖用土地和水域的条款,对“国家基本养殖水域保护制度”从法律层面予以明确。
二、实施高标准池塘建设工程
制定“高标准池塘”建设标准,纳入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范畴予以财政补助,或者从渔业发展补助资金(原渔业油价补贴资金)中设立专项资金,对此进行补助。目标是从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开始,将50%以上的养殖池塘建设成高标准鱼塘。
(三)实施国民鱼生产补贴政策
建立国民鱼名单,参考种粮补贴做法,对国民鱼生产进行补贴,还可通过减免海域使用基金,用电、用水费用优惠等方式加以扶持。
(四)建立鲜活水产品销售专项许可制度
一定面积和一定人口数量覆盖区域内实行限量配置鲜活水产品销售市场,实行专项许可;城市超市和一般农贸市场逐步退出鲜活水产品销售;对鲜活水产品销售征收额外的环境税,提高产品售价。
出品:科普中国智惠农民
记者:宋雅娟 武玥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