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闷热,很多人都特别容易出汗。中医认为,津液外泄于肌表生成汗液,汗液的排出是机体水液代谢的途径之一。正常汗出,有散热、进行新陈代谢、保持体温稳定作用。但出汗后,不少人不注意调理,容易出现感冒、发热、头痛等不适。这说明,出汗后有些事是不能做的,中医给出三点提醒。
首要避风出汗时,皮肤腠理开泄,容易感受风邪。风为百病之长,易夹寒、夹热、夹湿侵入体内,发生感冒、头痛、全身肌肉关节痛等病症。所以,《素问·上古天真论》警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出汗后,尤其是出汗过多时,衣服也湿透了,应注意避免直接吹风,及时擦干汗水或更换衣服。平时,风扇不要开得过大,别在空调出风口吹风,夜晚开窗睡觉不要让风直吹。
次避寒湿有些人出汗后喜欢冲凉水澡、吃冷饮,这种做法非常不好。一是皮肤毛孔开放,受“冷刺激”后,毛孔闭塞,不利散热,容易感冒;二是脾胃突然受凉,容易伤脾阳,令脾失健运,导致食欲不振、腹痛、腹泻。所以,出汗后要注意避寒湿,不能冲凉水澡,水温以36℃~38℃为宜。
三要避热伏天气温高、阳光烈,稍微动一动就会大汗淋漓,不及时补充液体,就会出现脱水。如果空气湿度也大,还会导致中暑。所以,天气过热或桑拿天不适合室外活动,出汗后,要及时避开“热环境”,尽快进入一个相对凉爽干燥的环境中。
需要提醒的是,正常人因活动、进食、紧张、炎热等引起出汗,属于生理现象。但如果出汗较多或异常,可能是身体出现了问题,大致分为两种情况:1.白昼汗出较多为自汗。自汗多因阳气亏虚、肺卫不固所致,表现为汗多、面色白、气短懒言、神疲乏力、容易感冒。可服用玉屏风散(玉屏风颗粒)调理,还可取黄芪、防风、白术、大枣适量代茶饮。2.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为盗汗。盗汗多为阴虚(内热)所致,表现为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口燥咽干,可服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调理,也可取人参(或党参、太子参、西洋参)、麦冬、五味子适量代茶饮。
本文转自:中国中医药报7版 作者:李方玲 李金辉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