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
谈到端午节,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粽子,不少人还把过端午节趣称为过粽子节。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的历史文化
端午节的由来,大家最熟悉估计是纪念屈原。
其实,还有更多的说法:一是纪念历史人物说,除了屈原外,也有说是纪念伍子胥、介子推、曹娥、陈临等历史人物;
二是源于浴兰节说,《荆楚岁时记》中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
三是“恶日”说,认为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需要除瘟驱邪祈福,因而有了端午的特色习俗;
四是祭祀龙图腾说,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中提出端午节是吴越人进行“龙”的图腾崇拜的节日;
五是夏至说,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中提出,“有文字可考的端午节的始源应该是夏至,端午的风俗就大多源自夏至的风俗”。上述种种端午节起源的学说,充分地体现了这一中国传统节日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深远影响。
端午一过,天气开始炎热
潜伏的病邪逐渐苏醒
端午的端,是开始、开端之意;午,五行属火,位列于十二地支之一,午为火、为阳,所以端午意味着炎热的开始,是天气从冷到热的分界点。
过了端午,天气就会开始由冷转热,雨量增多,气温不断升高,天上的热气降于地面,地上的湿气往空气里蒸腾,湿热交织,出现火热蒸腾湿气的现象,特别是在南方地区尤为常见,而这种湿热的环境为蚊虫、苍蝇等各种生物的繁殖和滋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许多潜伏的病邪因此而逐渐苏醒。
在这个节气,许多人会出现少气懒言、头晕乏力、困倦少食等现象。而且,端午是一年中阳气至盛的时段,天气闷热,人体气血运行不畅,容易烦躁忧郁、心悸胸闷。情绪上发生的变化,又会影响气血运行,出现脏腑的功能紊乱,甚至出现心理、精神等方面的疾患。
中医养生注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顺应协调,讲究天人合一、身心和谐。端午节诸多习俗中比如:吃粽子、挂艾草与菖蒲、佩戴香囊、饮雄黄酒及蒲酒等诸如此类,都蕴含着传统中医养生的思想。将其与中医养生方法相结合,对身体进行清暑益气、芳香燥湿升阳的调理,使得脾胃、心肺之气调顺,可以很好地改善各种不适。
下面就让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
衣—开窍醒神防疫驱蚊
“
【佩香囊】
中药香囊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很多地方有端午节挂香囊的习俗。早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有记载。医学实验研究证实了中药香囊根据所选不同中药具有抑制细菌、病毒和调节免疫的作用,从现代医学上阐明防病治病的机理。是一种预防传染病的中药外治方法。
端午时节,湿热的环境为蚊虫、苍蝇等各种生物的繁殖和滋生,此时可以选择具有防蚊、祛虫的中草药制作成香囊,小孩可将香囊佩带于胸前、书包之上,成人可系于腰间、手提包上,美观大方、有韵味,也可挂在门口、室内或车内。相对于其他驱蚊防虫的方法此法不仅安全有效,而且对预防流行性感冒等传染病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食—药食同源强身防病
“
【粽子】
粽子是端午节必吃的一种食物。严格来讲,它也属于一种药膳。全国各地产出不同,包粽子的材料也不同。小编家在北方,记忆中大多是采用竹叶来包的,其他选择比如苇叶、荷叶也可,均是清热解暑的良药,竹叶可以清热除烦、利尿;苇叶可以清热生津、除烦止渴;荷叶能清热利湿、和胃宁神;现在粽子的种类也很多,最常见的是包枣子、红豆,还有肉、海鲜之类,但是主要还是附以糯米,它具有益气生津的功效。端午前后,常吃粽子能清热除烦,可谓药食同源的解暑良“药”。不过,粽子虽然味美又有益,但不建议多吃,特别是老人、儿童及脾胃虚弱等人群。如果吃多了,极易造成消化不良等症状。
“
【艾糕】
说到艾糕,不得不提提这神奇的艾叶(也叫艾蒿),它是一种芳香化浊的中药,也是众所周知的中医养生最常见的调理方法之一—艾灸的原材料。我国古代医书中记载,艾叶味苦辛,性温归肝、脾、肾经,具有清热解毒、除湿止痒等作用。而阴历五月初五以前的嫩艾草既软又香,用这时的嫩艾做艾糕吃,不仅能满足口欲,还能起到祛除暑热、健脾利湿,不患杂病的效果。
“
【雄黄酒】
说到雄黄酒,作为80后大家都很容易联想到《新白娘子传奇》吧,剧情中有提到端午节喝雄黄酒。现在有些地区的人们仍然喜爱把雄黄溶解在酒中,在端午节这天来饮用,人们认为喝雄黄酒有驱秽、灭菌、杀虫、防病的功效,但现在不建议大家饮用。雄黄有毒,也有抑制真菌、结核杆菌和绿脓杆菌的功效,对引发毒疮、疥癣等皮肤病的细菌有杀灭和抑制作用。因此,雄黄可作为中医外科用药。还可以在端午节这天把雄黄酒洒向墙脚,作为杀虫、驱秽、避瘟之用。
“
【咸鸭蛋】
中医认为,咸鸭蛋咸而微寒,能滋阴、清肺,可以治疗夏季咳嗽、喉痛、齿痛、泄泻等病症,是夏日食补与佐餐的佳品,不过高血压患者要注意适量。
“
【红豆粥】
红豆又名赤小豆,用它制作食物,也属于药膳的一种。《神农本草经》中说,“赤小豆可消水肿”。《名医别录》说赤小豆“治泄泻,利小便”。端午前后食用,目的便是以利暑湿。
住—中草药避毒祛邪
“
【插艾】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是说在端午时节,除了吃嫩艾叶,家家户户还会把艾叶插于门楣上、悬于厅堂中。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悬挂艾条及燃烧艾叶的确有杀菌消毒、预防瘟疫流行的作用,而且燃烧艾叶驱蚊的效果也很好。端午节时空气潮湿,艾叶的芳香,能祛除毒气、除污浊、净化空气。
“
【挂菖蒲】
蒲剑一把,避秽清心!端午时节,民间常习惯用菖蒲作剑,用艾叶作虎,并扎悬于门首,用以辟邪。民谚云:“五月五日午,天师骑艾虎,手执菖蒲剑,蛇虫归地府。”菖蒲为多年生水生湿地植物,因其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可以感受百阴之气。其叶片呈剑形,象征可除去不祥的宝剑,插在门口以示避邪,民间通常称“蒲剑”,寓意可斩除千邪。新鲜菖蒲的茎叶有着一股特异的辛辣香气,从中医药的角度来看,具有开窍醒神、芳香化湿、宁神益智的功效,起到提神通窍、健胃之功效。
起居—子午觉养阳气
中医讲养生,人应该顺应四时,夏季昼长夜短,所以应晚睡早起。《黄帝内经》中提到的“夜卧早起,无厌于日”。
夜卧:晚上十点半以前就寝,十一点就处于深睡眠状态,如此对机体养阳气才有益。
早起: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现在早上天亮得很早,大约6点左右就已大亮,这个时间就可以起床了,这是时候我们的头脑更清醒,能够快速投入注意力要求较高的活动,也不容易犯困,精力更旺盛。
午睡:端午时节养生重在“养心”,中午午睡是养心的最佳方式。午时是人体“合阳”的时候,此时休息也有利于人体阴阳的转化。
运动—传统运动通调气血
每逢端午,中国各地都会出现大规模的民间赛龙舟活动,这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关于赛龙舟习俗的源头,有很多种说法,其中最为广大民众普遍接受的是认为赛龙舟的传统源于屈原的传说,具有爱国情感、感怀和颂扬忠贞的爱国主义情操的民族思想。
端午节时天气闷热,会导致人体气血运行不畅,容易烦躁忧郁,心悸胸闷。此时应适当开展体育活动,舒展筋骨、流通气血。划龙舟是端午节少不了的活动,参加不了活动,咱们也可以选择其他的方式来调理身体。
由于从“芒种”起,湿气开始加重,可通过做一些上肢撑举和下肢提踵的动作,调理上、中、下三焦之气,并发动手足三阴之气,这也是练习的意义所在。八段锦气功操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常练习可使全身气血畅通,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脾胃运化功能,从而起到通调气血、解除烦闷的作用。
情志—调神怡情养性
端午时节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段,天气较烦闷,容易烦躁忧郁。情绪上的变化,会直接影响脏腑的功能,如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脾。一方面要及时发现自己情绪上的变化,及时调节:另一方面可以选择绘画、书法、音乐、下棋、种花、钓鱼、旅游等活动,均能使陶冶情感、调神健身的作用。
端午节为什么要说安康而不是快乐?
端午是夏季(午月)的开端,阴历五月天气湿热多病毒疫疾,一直被古人认为是“恶月”,古人形容此间“五毒尽出”,蛇虫繁殖,易咬伤人,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所以端午节中的各种民俗都有驱除灾害、瘟疫,祈求平安、健康的寓意。另外,端午节也是古代祛病防疫的重要节点。
端午节到了,祝愿您们端午安康!
专家介绍
王维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医肿瘤治疗中心主任,博士后、硕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青年岐黄学者,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
擅长运用中医“六位一体”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中医药辅助术后、放化疗后肿瘤患者康复调理及防转移复发;中医药治疗放化疗后白细胞降低、免疫功能低下、恶心、呕吐、脱发、发热、汗证、食欲差、口干、虚弱、失眠及癌性疼痛、癌性胸腹水等。对运用中医药养生防癌及癌前病变治疗方面有较高造诣。
门诊时间
周一全天(中医特需门诊)
周二上午、周三上午(专家门诊)
门诊地点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国医馆311诊室
高瑞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医肿瘤治疗中心主管护师。
曾发表国家级、省市级统计源期刊论文数篇。参编《中医“六位一体”整合模式》。擅长中西医结合肿瘤康复护理、中医特色护理技术、中医亚健康及慢病管理。
文/胖熊
中国医疗自媒体联盟成员
科普中国共建基地
重庆市科普基地 / 重庆市健康促进医院
重庆市科技传播与普及项目
重庆市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
国家卫健委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素养类项目